题目内容
【题目】自然带的划分主要是依据( )A.气候B.植物C.地形D.土壤
【答案】B【解析】植物的形态往往是自然环境的反映,被称为自然界的一面镜子,因此,植物成为自然带划分的主要依据。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粤港澳大湾区指的是由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是继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世界第四大湾区。大亚湾湾内水深自北向南逐渐增加,沿岸无大河流注入,来沙最小,年均淤积厚度小于1厘米。水产森林资源丰富。为满足未来环大亚湾新区建设发展需要,2020年前计划实施用海面积6488公顷,其中围填海1626公顷,未来重点发展石油化学产业、海洋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如电子、汽车零部件产业,港口、物流业及滨海旅游业等。
材料二:左图为粤港澳大湾区及大亚湾位置区域图,右图为大亚湾及周边交通分布图
材料三:下表为大亚湾产业统计数据表
(1)从地理位置、交通、资源的角度,评价大亚湾经济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2)说明大亚湾未来重点发展石化,高端制造、物流及滨海旅游等产业对大亚湾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3)阐述大规模围填海对大亚湾水域环境的影响。
【题目】读中国南方和北方水资源、土地、人口及耕地对比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我国南、北方地区主要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南方和北方的水土组合存在明显的差异
B. 南方热量、水分条件优于北方,故耕地面积南方多于北方
C. 南方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大于北方地区
D. 北方地区人口较南方地区少,故人均水资源量多于南方
【2】下列环境问题多发生在北方地区的是
A. 沙尘暴 B. 泥石流 C. 酸雨 D. 风暴潮
【题目】亚洲某地(约27°N,86°E),蓝天与白云交织,雪山与湖泊辉映……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该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稀树草原气候B.高原山地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2)该地的相对地理位置位于( )A.喜马拉雅山脉南侧B.德干高原北部C.阿拉伯海沿岸D.地中海沿岸(3)该地属于亚洲地理分区中的( )A.中亚B.南亚C.西亚D.东南亚
【题目】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A. 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B. 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C. 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 D. 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2】该生产结构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 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B. 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C. 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D. 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题目】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溉区。下图为河套灌区局部略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乌梁素海湿地的主要作用是
A. 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 B. 调蓄黄河洪水 C. 发展航运和水产养殖 D. 汇集灌溉余水
【2】【2】为防止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宜采取的措施是
A. 完善排水系统 B. 增加灌溉水量 C. 推广耐盐作物 D. 增施有机肥料
【题目】乌鲁木齐市(43.5°N,87.5°E)某中学生在5月的某天11:00(北京时间)走进学校教学楼大门时,发现影子落在自己的正前方。读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1】学校教学楼有甲、乙、丙、丁四个大门,该学生走进的大门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阳光结束照射该学生走进的大门时,地方时约为
A.14:50
B.15: 10
C.10:50
D.11:10
【题目】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壤不同 B. 热量不同
C. 降水不同 D. 地形不同
【2】下列能够正确体现甲图所示区域特征的是
①亚热带湿润地区 ②黑土广布 ③综合性工业基地
④肥沃的水稻土 ⑤水田农业 ⑥林矿资源丰富
⑦中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⑧雨热同期,一年一熟
A. ①②③④ B. ②⑥⑦⑧
C. ①③④⑤ D. ⑤⑥⑦⑧
【题目】【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沙特阿拉伯全年平均降水量不到100mm,主要雨季是11月一次年4月。沙特在90年前已经开始海水淡化,现产能居世界首位。
材料二:左图为沙特阿拉伯略图,右图为该国海水淡化流程示意图。
材料三:沙特主粮为小麦,20世纪80年代前是小麦进口大国。80年代后产量逐渐增加,1992年产量达到410万吨,成为世界十大小麦出口国之一。但是,沙特政府决定从2016年开始全面禁止小麦种植。
(1)从气候角度简析沙特水资源的主要特征。
(2)分析沙特从小麦进口大国转变为小麦出口大国的主要原因。
(3)指出沙特政府全面禁止小麦种植的原因。
(4)简述沙特海水淡化对海洋生物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