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古人利用圭表可比较准确测量的是( )A. | 一个太阳日的时间 | B. | 一个恒星日的时间 | ||
C. | 一个恒星年的时间 | D. | 一个回归年的时间 |
分析 很早以前,人们发现房屋、树木等物在太阳光照射下会投出影子,这些影子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于是便在平地上直立一根竿子或石柱来观察影子的变化,这根立竿或立柱就叫做“表”;用一把尺子测量表影的长度和方向,则可知道时辰.后来,发现正午时的表影总是投向正北方向,就把石板制成的尺子平铺在地面上,与立表垂直,尺子的一头连着表基,另一头则伸向正北方向,这把用石板制成的尺子叫“圭”.正午时表影投在石板上,古人就能直接读出表影的长度值.
经过长期观测,古人不仅了解到一天中表影在正午最短,而且得出一年内夏至日的正午,烈日高照,表影最短;冬至日的正午,煦阳斜射,表影则最长.于是,古人就以正午时的表影长度来确定节气和一年的长度.譬如,连续两次测得表影的最长值,这两次最长值相隔的天数,就是一年的时间长度.
解答 解:材料中“主要用来测量日影长度”连续两次测得表影的最长值,即两次最长值相隔的天数,就是一年的时间长度.因以太阳为参照物,所以叫一个回归年.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9.与甲地相比,有关我国草食家畜养殖表述正确的是( )
A. | 甲地北部增量快于南部 | B. | 重心以向东部移动为主 | ||
C. | 甲地东部增量快于西部 | D. | .甲地南部增量为负值 |
12.图示区域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差异主要取决于( )
A. | 冷空气移动速度 | B. | 暖空气移动速度 | C. | 冷空气水汽含量 | D. | 暖空气水汽含量 |
9.据图可知,A地的天气特征是( )
A. | 出现大风、降温、雨雪的天气 | B. | 出现晴朗、干燥的天气 | ||
C. | 出现大风、升温的天气 | D. | 出现降温、晴朗的天气 |
16.大瓦山山顶覆盖的自然带是( )
A. | 常绿阔叶林带 | B. | 针叶林带 | C. | 硬叶林带 | D. | 冰原带 |
13.每日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最短的塔影出现时间,比北京时间12:00( )
A. | 早 | B. | 晚 | C. | 时早时晚 | D. | 两者一致 |
10.关于图示区域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合理的是( )
A. | I区靠近黄河,适宜发展灌溉农业 | |
B. | Ⅱ区水源缺乏,不适宜发展畜牧业 | |
C. | Ⅲ区降水丰沛,适宜大力发展种植业 | |
D. | Ⅳ区水热组合好,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 |
12.下列属于铁矿兴起的城市是( )
A. | 大庆 | B. | 大同 | C. | 攀枝花 | D. | 桂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