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第26次中国南极内陆考察队于2009年10月21日出征南极。本次科考除执行长城站、中山站的常规科学考察外,将重点进行昆仑站和格罗夫山的内陆科学考察。考查期间,考查队员将在昆仑站构筑深冰芯钻探的场地。
(1)2009年1月27日,中国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胜利建成,该考察站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选址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考察队要监测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2)“数字南极”的构建是我国南极科考的重要任务。对“数字南极”利用,叙述错误的为( )
A.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
B.可以对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C.对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的技术
D.对地物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
(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对南极地区进行勘探研究中,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试举两例。
【答案】
(1)GPS;RS
(2)C
(3)
利用GPS测量观测点的海拔高度,确定科考队员的位置;利用RS探测资源状况;利用GIS绘制资源分布图。(举任意两例即可)
【解析】本题以南极科考为背景,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1)位置的确定要应用GPS,监测环境的变化需要RS。(2)“数字南极”不能提供治理极冰融化的技术,但能为极冰融化的治理提供有用的分析数据。(3)可从GPS和RS以及GIS等技术的应用,结合南极科考现状进行分析。
【题目】下表是今年某校兴趣小组收集到的安徽省4个酸雨观测站某月降水状况及酸雨监测数据。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合肥 | 马鞍山 | 铜陵 | 黄山 | |
主要职能 | 省级行政中心 | 工业城市 | 矿业城市 | 旅游城市 |
月降雨量(mm) | 202.9 | 185.6 | 309.6 | 504.7 |
月降雨次数 | 11 | 10 | 13 | 18 |
酸雨次数(pH<5.6) | 5 | 9 | 10 | 5 |
(1)据表中信息分析,说出该月降水出现酸雨频率最高的城市是( )
A.合肥
B.马鞍山
C.铜陵
D.黄山
(2)酸雨的危害在于( )
①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 ②使土壤酸化,危害植物
③腐蚀建筑物和文物 ④危害人体健康 ⑤使大气受到污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3)下列控制酸雨的措施中,你认为哪种不太合适( )
A.控制污染源,加强环境执法
B.提高能源利用率
C.开发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D.限制工业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
【题目】下表是我国四条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对比表。根据表中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河流 | 径流总量 | 多年平均含沙量 |
甲 | 226亿立方米 | 61千克/立方米 |
乙 | 624亿立方米 | 0.14千克/立方米 |
丙 | 118亿立方米 | 4.6千克/立方米 |
丁 | 2709亿立方米 | 0.16千克/立方米 |
(1)甲、乙、丙、丁四条河流依次是( )
A.闽江、黑龙江、伊犁河、海河
B.海河,黑龙江,闽江、伊犁河
C.海河、闽江、伊犁河、黑龙江
D.黑龙江、海河、闽江、伊犁河
(2)甲河流域夏秋季节水患严重,目前已采用的解决措施主要是( )
A.开挖入海新河
B.修建分洪工程
C.修建大型水库拦蓄洪水
D.跨流域调水到其他地区
(3)乙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冰雪融水
B.大气降水
C.地下水
D.季节性积雪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