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盐碱地面积总量位居世界第三,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华北及滨海地区。从宏观角度看,分布广、面积大;从微观角度看,盐碱地在西北和在平原区分布规律性明显。
试分析并判断中国盐碱地分布区在气候、地形、水文和人类活动角度的特点。
【答案】从气候角度看,盐碱地分布区多属于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土壤中盐分易积聚到土壤表层;从地形角度看,西北盐碱地多分布于低洼处,因受控于地势,土壤水从高处流向低处,土中盐分得以在低洼处积聚;从水文角度看,平原区盐碱地多分布于河、渠两旁,地下水位较高,沿海地区海水浸渍致地下水位高;人类活动方面,盐碱地分布区多因排灌不合理,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答对五点)
【解析】
本题以我国盐碱地的分布为材料背景,考查盐碱地的成因,难度较小,重在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各种盐碱土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其形成的实质主要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地面作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从而使盐分在集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逐渐积聚起来。影响盐碱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土壤质地、水文状况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分析盐碱地成因时需结合其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区,再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似自然特征进行作答。
从气候角度看,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溶解在水中的盐分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从地形看,水溶性盐随水从高处向低处移动,在低洼地带积聚。从土壤质地看,土壤质地粗细也可影响土壤毛管水运动的速度与高度,一般来说,壤质土毛管水上升速度较快,高度也高,砂土和粘土积盐均慢些。从水文角度看,地下水影响土壤盐碱的关键是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地下水矿化度的大小,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容易积盐;河流及渠道两旁的土地,因河水侧渗而使地下水位抬高,促使积盐;沿海地区因海水浸渍,可形成滨海盐碱土。从人类活动看,农业灌溉时大水漫灌,或低洼地区只灌不排,以致地下水位很快上升而积盐,使原来的好地变成了盐碱地。
【题目】 下表为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
地点 | ① | ② | ③ | ④ |
年降水量(㎜) | 15.6 | 466.6 | 777.4 | 205.4 |
一月平均气温(℃) | -8.5 | -6.6 | -1.2 | -9.0 |
七月平均气温(℃) | 27.4 | 23.5 | 23.9 | 23.6 |
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1】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B. 海陆位置C. 海拔高度D. 洋流性质
【2】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B. 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
C. 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
D. 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
【3】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
B. ②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
C. ③以水田农业为主
D. ④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