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三大都市圈投资、出口、消费占GDP比重表(单位:%)
材料二:过去,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以“基塘”特色闻名于世,历史上一直是我国的水果种植、淡水养鱼、蚕桑、蔗糖和商品粮的生产基地。近年来,该地的种植结构发生转变。(见下表)
1978年、2004年广东顺德基地作物结构变化表(单位:万亩)
(1)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都市圈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简述其共同的地理位置优势。(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重要轻工业基地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8分)
(3)结合材料二,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蚕茧产量减少对广东的生丝和丝织业出口创汇产生的影响及相应对策。(6分)
(1)濒临海洋,是我国通向世界的门户。
(2)海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靠近港澳地区,便于引进外资和管理技术;市场经济发达。
(3)影响:蚕茧产量减少,导致广东的生丝和丝织业出口创汇减少。
对策:一方面要调动当地农民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增加本省其他地方生丝产量,开辟新的蚕桑基地,发展成为生丝生产基地。
【解析】
试题分析:
(1) 地理位置主要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三大都市圈纬度位置不同,但海陆位置有相同处,都位于沿海,海上对外联系的优势明显。
(2) 有利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交通、劳动力、市场、外商投资等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南部沿海,有铁路、公路相通,海陆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靠近港澳地区,便于引进外资和管理技术,改革开放早,市场经济发达。
(3) 从表格中可分析出珠江三角洲蚕桑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蚕茧产量减少,导致广东的生丝和丝织业出口创汇减少。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蚕桑种植是第一产业 ,收入较低,解决蚕桑种植面积减少问题的策略,一方面要调动当地农民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应从开拓新的基地着手。要增加本省其他经济水平较低的地方的生丝产量,开辟新的蚕桑基地,发展成为新的生丝生产基地。
考点:中国区域地理,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和我国某区域图
材料二:甲、乙两地区气候资料
|
年平均降水量 |
年太阳辐射总量 |
无霜期 |
甲地区 |
<30 mm |
70-110亿焦耳/米2·年 |
365天 |
乙地区 |
>1000 mm |
40-50亿焦耳/米2·年 |
220—250天 |
(1)说明A、B两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并分析B海区表层海水盐度空间分布的形成原因。
(2)甲乙区域农业有共同的经济作物。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与乙区域相比甲区域发展该经济作物的优势自然条件和限制性自然条件分别是什么?
(3)甲、乙两区域在石油工业发展现状上存在的明显差异是什么?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