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8.图1为某日的太阳光照图,图2为北极俯视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AOB线为晨(晨或昏)线.
(2)图1反映的节气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0°,23°26′N).
(3)根据图1写出A、B、C三点的地方时.
(4)图1中的C、D、E、F四点,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F点,白昼时间最短的是D点.
(5)在图2上画出图1对应的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分析 (1)图1中AOB线是由黑夜进入白天为晨线.
(2)根据图中极圈内昼夜情况判断北半球的节气;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由太阳直射的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结合图中经度判断太阳直射的经线.
(3)地方时的计算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进行求算.
(4)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根据四点的昼弧判断昼夜长短情况.
(5)0°经线位于白天的中央,为太阳直射的经线,逆时针从北极上空俯视,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解答 解:(1)在自西向东的方向上,由黑夜进入白天为晨线,由白天进入黑夜为昏线.
(2)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由北回归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0°经线位于白天的中央,为太阳直射的经线,故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0°,23°26′N).
(3)A点位于黑夜的中央,地方时为0点;O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点,C点比O点早2小时,地方时为8点;B点位于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为12点.
(4)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图1中的C、D、E、F四点,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F点;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图1中的C、D、E、F四点,白昼时间最短的是D点.
(5)0°经线位于白天的中央,为太阳直射的经线,逆时针从北极上空俯视,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故答案为:(1)晨.
(2)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0°,23°26′N).
(3)0时;12时;8时.
(4)F;D.
(5)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自转、公转的特征及其地理意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F点位于E点的西北方向 | B. | F点自转线速度比E大 | ||
C. | 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 | D. | E点昼长大于F点 |
18.日落时,CO2浓度变化趋势为( )
A. | 继续上升 | B. | 开始下降 | C. | 继续下降 | D. | 开始上升 |
6.关于菲律宾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有太阳直射和极昼极夜现象 | B. | 无太阳直射和极昼极夜现象 | ||
C. | 有太阳直射、无极昼极夜现象 | D. | 无太阳直射、有极昼极夜现象 |
13.材料中叙述的现象出现的季节( )
A. | 海南旅游正值旺季 | |
B. | 华北平原正值冬小麦的收获季节 | |
C. | 新疆阿克苏的果农正忙着采摘苹果 | |
D. | 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出现了一年中较小的汛期 |
2.R城的位置在( )
A. | 东半球、东时区 | B. | 东半球、西时区 | C. | 西半球、西时区 | D. | 西半球、东时区 |
3.该国可可的分布面积约为( )
A. | 490km2 | B. | 5000km2 | C. | 4.8万km2 | D. | 9.6万km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