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ABCD代表二分二至的地球位置。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地球由A位置公转到B位置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
(2)在图甲中用字母M标出太阳直射点,用箭头表示太阳光线(光线画在图甲左侧),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3)判断图甲中Q点所在晨昏线类型及该点的地方时。
(4)简述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南半球昼夜长短的分布状况。
【答案】(1)地球公转速度首先逐渐变慢,过远日点后逐渐变快(或快→慢→快)。
(2)见下图。(给分标准:把光线画在右侧不得分;晨昏线画在极圈上不给分;晨昏线没画在极圈上,但太阳光线和晨昏线不垂直,不给分;太阳直射点应该是太阳光线与Q点的连线与地面的交点)
(3)昏线。18时。
(4)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夜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在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解析】
本大题以地球公转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公转速度、太阳直射点位置、晨昏线、地方时判断、昼夜长短变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1)题,根据图中地球的位置和姿态判断,A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由此判断地球位于A位置时表示夏至日,根据公转方向判断,B位置表示秋分日,C位置表示冬至日,D位置表示春分日。地球由A位置(6月22日)公转到B位置(9月23日)的过程中,会经过远日点(7月初),而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最慢,因此地球公转速度首先逐渐变慢,过远日点后逐渐变快。
第(2)题,图甲表示秋分日至冬至日某日的光照图,因此太阳直射点应在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题中要求光线画在图甲左侧,因此M应标在左侧最外面的经线上,过M的直射光线延长后应过Q点,昼昏线应与直射光线垂直,阴影标在晨昏线右侧。
第(3)题,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从左至右)和昼夜位置判断,图甲中Q点位于昏线上,该点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时。
第(4)题,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表示日期为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达到最长,夜达到最短;越向南白昼越长;在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