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阅读材料回答:长江流域明显的水土流失现象,始于南宋……史载“沅湘间多山,农家唯种栗,且多在岗阜,每欲布种时,则先伐其林,纵火焚之”……明清两代,人口压力不断增大,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更为加剧……从雍正末至乾隆初开始,人们对两湖地区的开发转向原始林木茂密的湘鄂西山区。据此回答问题。

1.1950-1958年间,洞庭湖面积迅速缩小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淤积

B.需要增产粮食而围湖造田

C.水量减少导致水位下降

D.湖泊沼泽化速度加快

2.下列属于湿地的是(    )

①湘江              ②三峡水库              ③渤海滩涂

④青海湖           ⑤江南水稻田            ⑥海洋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⑤⑥        D.②③④⑤⑥

 

【答案】

 

1.B

2.A

【解析】

试题分析:

1.洞庭湖面积缩小主要受人为原因影响,长期的围湖造田导致了湖泊面积不断缩小。

2.湿地是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故⑥海洋不属于湿地范围。

考点:本题考查湿地问题。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湿地判断的基本标准和湿地减小的主要原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三年来,中国政府投入101亿元资金,让长江流城180万人搬出沿江圩垸,迁居到干堤内的安全新区生活。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后,中国政府为了增强长江河道在汛期的泄洪蓄洪能力,决定在地处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四省,全面实施“平原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工程。整个移民工程涉及63万户245万人。据国务院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刘江介绍,截至20021月,整个工程已经完成移民180万人,他们的迁移,将增加长江流域行洪和蓄洪面积2000多平方千米,使自明清以来不断萎缩的鄱阳湖、洞庭湖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湖面首次恢复性变大。整个移民建镇工程剩余的65万人口也将在年底全部迁入新居。

资料二:记者近日在三峡采访时了解到,三峡库区从1993年开始移民到20019月底,共搬迁安置移民39.5万人,其中外迁移民达10.5万人,这些移民在全国25个地区安居乐业。各地遵循开发性移民方针,坚持以农为主、以土为本的原则,确保移民的生活资金和生产资金能够到位,落实了移民的生产土地。外迁移民承包的土地达到了当地平均水平,大部分地方人均超过了1亩地。各迁入省市十分重视外迁移民的住房建设,人均建筑面积达到了正房25平方米,移民住房条件达到了当地平均水平或中等偏上水平。安置点的交通、通讯、就学、就医等条件也比搬迁前有了较大的改善。

(1)资料中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它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和目的不同的是     

(2)根据资料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出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三年来,中国政府投入101亿元资金,让长江流城180万人搬出沿江圩垸,迁居到干堤内的安全新区生活。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后,中国政府为了增强长江河道在汛期的泄洪蓄洪能力,决定在地处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四省,全面实施“平原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工程。整个移民工程涉及63万户245万人。据国务院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刘江介绍,截至20021月,整个工程已经完成移民180万人,他们的迁移,将增加长江流域行洪和蓄洪面积2000多平方千米,使自明清以来不断萎缩的鄱阳湖、洞庭湖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湖面首次恢复性变大。整个移民建镇工程剩余的65万人口也将在年底全部迁入新居。

资料二:记者近日在三峡采访时了解到,三峡库区从1993年开始移民到20019月底,共搬迁安置移民39.5万人,其中外迁移民达10.5万人,这些移民在全国25个地区安居乐业。各地遵循开发性移民方针,坚持以农为主、以土为本的原则,确保移民的生活资金和生产资金能够到位,落实了移民的生产土地。外迁移民承包的土地达到了当地平均水平,大部分地方人均超过了1亩地。各迁入省市十分重视外迁移民的住房建设,人均建筑面积达到了正房25平方米,移民住房条件达到了当地平均水平或中等偏上水平。安置点的交通、通讯、就学、就医等条件也比搬迁前有了较大的改善。

(1)资料中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它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和目的不同的是     

(2)根据资料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出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