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甘肃省Z县地处黄土高原西部,境内山地和丘陵沟壑面积广阔,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县。区域内年均降水量达550mm,其中7~9月降水量占到全年的60%。世代耕作导致区域内自然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农作物产量低而且不稳定。自1999年起,Z县全面实施生态退耕,大力推广“林草间作”生产模式。目前Z县已成为国家级的“生态建设示范县”和“经济林建设示范县”。
(1)分析Z县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苜蓿根茎粗壮,生长迅速,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喜光照,耐贫瘠,能改良土壤。其茎叶柔嫩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广泛种植的优质牧草。
(2)据上图概括“林草间作”生产模式中,种植苜蓿所得收益的总体变化趋势,并说明这一变化的原因。
退耕还林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与纯林种植相比,“林草间作”的生产模式在取得良好生态效益的同时,又实现了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出与纯林退耕相比“林草间作”生产模式的优势。
(4)为进一步推广“林草间作”生产模式,说出Z县政府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崎岖,坡度大;黄土土质疏松,易被侵蚀;植被覆盖率低。
(2)收益减小。随着油松成长,油松树冠对阳光的遮挡增强,光照条件变差;油松根系对土壤中水分的吸收增强,土壤水分条件变差;适宜的种植面积减小;单位面积产量降低;经济效益减少。
(3)增加植被覆盖率,利于水土保持;改善土壤肥力。增加早期经济收入,保持收入稳定性;产品种类增多,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障农民退耕还林积极性。
(4)政策引导;提供技术支持;资金支持;发展相关产业,进行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加大宣传,开拓市场。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1)境内山地和丘陵沟壑面积广阔,说明地势起伏大;地处黄土高原西部,说明土质疏松;区域内年均降水量达550mm,其中7~9月降水量占到全年的60%,说明降水集中多暴雨,区域内自然植被稀疏,说明暴雨季节,土壤容易被侵蚀。
(2)由图可知,种植苜蓿所得收益的总体变化趋势波动减小。根据苜蓿的生长习性可知,随着油松成林,油松树冠对阳光的遮挡增强,油松底部的光照条件变差;油松对土壤中水分的吸收增强,土壤水分条件变差,导致苜蓿在生长季节水分不足,从而适宜苜蓿生长的面积减少,苜蓿产生的经济效益减少。
(3)相对于纯林退耕来说,“林间草作”模式增加植被覆盖率,利于水土保持;在早期可通过种植苜蓿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在后期随着油松成林,产品种类增多,保证了农民收入稳定性,提高了农民退耕还林积极性,也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4)政府进一步推广“林草间作”生产模式的具体措施,可以从政策引导宣传、开拓市场、资金支持、种植技术培训、加大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等角度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