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读下图和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2016年3月23日是第56个“世界气象日”,主题是“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旨在呼吁公众正视气候风险,关注气候安全,主动适应气候变化。有些专家认为,全球变暖的加剧将使俄罗斯变成一个粮食生产大国。俄罗斯《公报》2016年6月14日报道,俄罗斯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大小麦出口国。据估计,随着俄罗斯小麦产量的不断增长,其出口量将继续上升。
材料二:俄罗斯小麦产区和沼泽分布图
(1)归纳俄罗斯小麦产区的空间分布特点,判断小麦产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
(2)分析全球变暖对改善俄罗斯农业生产条件的影响。
(3)鄂毕河、叶尼塞河等河流两岸分布着大片沼泽地,分析其形成原因。
【答案】(1)小麦产区主要分布在南部纬度较低的地区;(高度发达的)商品谷物农业。
(2)全球变暖会改善当地的热量条件,使农作物得生长期延长;全球变暖会使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区域向北部扩展,扩大耕地面积;全球变暖将增加能种植的作物新品种。
(3)鄂毕河、叶尼塞河等河流所处地区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地下有永久性冻土,水分不容易下渗;春季易发生凌迅,导致河水泛滥;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解析】
本题以俄罗斯为材料背景,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判读、全球变暖对农业的影响以及沼泽湿地的成因,综合性较强,难度较低,重在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1)读图可知,小麦产区主要分布在南部低纬度地区。由材料“俄罗斯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大小麦出口国。”可知,其小麦种植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2)全球变暖最有利于从热量条件的改善,其对农业的影响主要从耕作制度(熟制、耕地类型)、品种等方面思考。全球变暖会改善俄罗斯农业产区的热量条件,使农作物的生长期延长;全球变暖会使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区域向北部扩展,扩大耕地面积;全球变暖将增加能种植的作物新品种。
(3)沼泽的形成主要受气候、地形等因素影响,收入水量大于支出水量,地表水长期存留形成。鄂毕河、叶尼塞河等河流两岸分布着大片沼泽地可结合河流两岸的气候、地形及其水文特征去分析。鄂毕河、叶尼塞河等河流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地下有永久性冻土,水分不容易下渗;春季易发生凌汛,导致河水泛滥;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众多因素综合作用,形成大面积的沼泽地。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