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考察队考察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东南湖泊与高大沙山共存的奇观。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巴丹吉林沙漠及其周边环境示意图
材料二 考察队在沙山中发现了保存完好、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经测定年龄在4000年以上。同时发现沙山内部含水量较高。
(1)该地沙山是固定沙丘的还是流动沙丘?请说明判断依据。
(2)近年来,有人发现图示区域草场资源及河流沿岸的绿洲在不断地消失,而巴丹吉林沙漠的面积有扩大的趋势。你认为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人为原因有哪些?
(3)请你为图示区域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提出最有效的合理建议。
【答案】(1)是固定的。判断依据:沙山中发现了保存完好且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
(2)人口迅速增长,环境压力加大;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草原植被破坏和沙漠扩大。
(3)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措施:控制当地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退耕还林还草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及措施,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及区域认知能力。
(1)由材料二可知,考察队在沙山发现了保存完好且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说明沙山是固定的。
(2)由题干可知,图示区域草场资源及河流沿岸的绿洲在不断地消失,巴丹吉林沙漠的面积呈现扩大的趋势,反映了图示区域的荒漠化问题。导致荒漠化问题的人为原因主要从人口压力和植被破坏两个角度归纳。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图示区域的人口快速增加,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加上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导致草原植被遭受破坏,致使沙漠面积扩大。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荒漠化的治理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对策。具体可通过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或是通过生态移民,减轻当地环境压力,建立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通过封沙禁牧、禁樵禁采等措施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对已经造成荒漠化的地方实行退耕还林还草等;通过改进耕作和灌溉技术,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土壤的盐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