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2年国务院正式批复的中原经济区包括河南全省、山东西南部、安徽西北部、河北南部和山西东南部5个省的30个市,经济总量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列全国第四位。
材料二 中原经济区示意图。
材料三:国民经济发展中各产业之间会有相互影响,即波及效应。图乙为“钢铁产业对其他部门的波及效应示意图”(由圆心向外波及效应渐强)。
(1)中原经济区中河北邯郸等市钢铁工业发达,当地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有______、 _____。
(2)右图显示受钢铁工业波及效应最显著的产业是 _____________。
(3)钢铁工业和其波及效应显著的工业往往在空间上集聚,这种现象产生的有利影响有 _______、_____。
(4)目前我国以钢铁工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日渐衰落,为了实现中原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可行性措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铁矿、煤炭资源丰富;铁路等交通发达;市场广阔(任选两点2分)
(2)金属冶金工业(1分)
(3)减少能耗和运费,降低成本,取得规模效益;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加强信息交流和协作 (任选两点2分)
(4)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推动城市化发展;(任选两点,2分)可能带来环境污染(1分)(共3分)
【解析】试题分析:
(1)工业的区位条件对自然条件要求较少,更多的是考虑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市场、交通、原料地、燃料地、劳动力、政策等。从图中可以看出,邯郸等市有钢铁生产所需的原料铁矿石和燃料煤炭资源,同时该地交通线路众多,交通发达,便于原料的运入和工业产品的运出,同时该地工业发达,也是钢铁的消费地,市场广阔。
(2)据题干叙述,由圆心向外波及效应渐强可以看出金属冶金工业据原点距离最远,说明波及效应最强。
(3)考查工业集聚的好处。相关产业集聚,节约成本,降低能量消耗,集中处理废弃物,开展协作,促进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等。
(4)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随着产业转移的发生,产业移出区和产业移入区在产业结构、生产分工、区域环境等方面均发生变化。本题要求对移入区带来的影响,有利影响表现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大量产业移入,就业机会增加,缓解就业压力,同时接受污染产业,环境污染加重,区域景观变化。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表是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对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域危害程度的相关统计资料(“●”越多,代表危害越严重)。
环境问题 省份 | A类 | B类 | C类 | D类 |
广东 | ●●●● | ●● | ● | ●● |
四川 | ●●● | ● | ● | ●●● |
新疆 | ●●●● | ●●● | ● | |
山西 | ● | ●● | ●●●● | ●●●● |
材料二 我国空气质量周报采用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形式报告。API越大,表示污染越严重,空气质量越差。监测的项目主要有:TSP——总悬浮颗粒物、SO2——二氧化硫、NOx——氮氧化物等。下表为我国冬季某日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指标资料。
质量指标 城市 | 污染 指数 | 主要污 染物 | 空气质 量等级 |
太原 | 130 | TSP | Ⅲ1 |
深圳 | 132 | NOx | Ⅲ1 |
珠海 | 58 | TSP | Ⅱ |
重庆 | 128 | SO2 | Ⅲ |
(1)材料一中,B类对应的环境问题是______,这类问题在新疆严重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D类对应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 这类问题在山西严重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重庆空气污染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这类污染在太原较轻,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下图说出青海省实现可持续发展获得的效益。
青海省循环经济中的两大主导产业体系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