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为局部光照图,阴影部分为黒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__。P点的纬度是_____,这一天地球上极夜范围是________
(2)左图中如果A点的时间为19时20分,B点的地方时是______。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
(3)右图为北半球__________(节气)日的太阳光照图,此时C地正处于_____(日出、日落),C点的太阳高度角是________;C点所处的热量带是_________。此时ABC三点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______。
(4)如果日照图由左图变成右图,在这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将向_____方向移动,北半球白昼将怎样变化?
【答案】(1)(20°N,45°W) 70°N 70°S及其以南地区
(2)4时40分 由20°N向南北两侧递减
(3)冬至 日落 0° 南温带 BAC
(4) 第一种情况: 南 北半球白昼将变短;
第二种情况: 先向北后向南 北半球白昼先变长后变短。
【解析】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地方时差、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1)图示越往北昼越长,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晨昏线与经线成20°夹角,故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0°N,135°E为黑夜的中央,太阳直射经线为45°W.P点所在纬度位于晨昏线的最高纬度,应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故判断为70°N,图示晨昏线与70°纬线相切,故70°N以北出现极昼,而70°S以南出现极夜。
(2)图示135°E经线位于夜半球的平分线,故地方时应为0时,若A点的地方时为19点20分,则计算A点距离135°E时差为4小时40分,故B点与135°E的经度差为70°,故可知B点的地方时是4时40分,此时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是从20°N向南北两侧递减。
(3)读图可知,南半球南极圈内是极昼,所以北半球此时是冬至日,此时C地正处于日落,C点的太阳高度角是0°,C点所处的位置是南极圈以北是南温带,C点在北极圈上,有极昼现象,因此C点的昼长是24小时。 该日是北半球冬至,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最大90°,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因此B点在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其次是赤道上的A离南回归线近,最后是南极圈上的C,B>A>C。
(4)在这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将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变短;或太阳直射点先向北后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先变长后变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