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北京雨燕属小型候鸟,7月中下旬从我国北方地区出发,飞往非洲南部,4月前后返回。科学家把不足1克的光敏定位仪安装在样本雨燕身上,这种设备可以感知和记录光照强度的日变化。在样本雨燕飞回来的时候挂网捕捉,回收数据,由此绘制出了它们的迁徙路线。
(1)8月中旬,北京雨燕从我国北方飞抵甲地区,指出沿途自然景观的变化,分析其形成原因。
(2)在每年11月至次年2月期间,北京雨燕在丁地越冬,分析有利条件。
(3)甲乙丙丁四地中,光敏定位仪数据误差最大的地点是 ,说明理由。
【答案】(1)森林、草原、荒漠(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离海洋(太平洋)越远、降水越少 (2)南半球的夏季,气候温暖;丁地属热带草原气候区,为湿季,食物丰富 (3)丙地。热带雨林气候区,云雨天气多,对光照强度的影响大
【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北京雨燕到达甲处为随着距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导致的自然景观的变化,是以水分条件为基础的经度地带性,从东到西依次为森林、草原和荒漠的变化。
(2)每年的11-2月,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为夏季,丁地位于南半球,是热带草原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植被茂盛,食物丰富。
(3)读图可知,图中迁徙路线中,甲为温带荒漠地区,乙为热带荒漠地区,丙为热带雨林地区,丁为热带草原地区,只有丙地全年降水量大,多对流雨,气象条件对于光学设备影响大,光敏定位仪数据误差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