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距今 5.6 亿年前,柴达木盆地曾是一片浅海环境,受海陆变迁和气候变干的影响,柴达木盆地形成了多种矿床(化石燃料、金属矿、盐湖及盐类矿床),且储量丰富。

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活动。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目前国内唯一布局在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的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试验区”重点构建了盐湖化工、油气化工、有色金属、煤化工等七大循环经济主导产业。下左图为柴达木盆地资源分布图,下右图为盐湖化工、油气化工耦合发展模式图。

(1)简述柴达木盆地干盐湖的形成过程。

(2)简要评价柴达木盆地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的效益。

(3)有人对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资源开发提出了反对意见,试说明反对理由。

【答案】(1)过程:浅海随着地壳抬升,海水消退,柴达木盆地隆起为陆地岩石风化后,经过长期的流水作用,在盆地低洼处,大量盐类物质汇集随着气候变干,湖水蒸发,形成干盐湖。

(2)环境效益:减少了废弃物排放,减少环境污染。

经济效益:实现盐湖资源、油气资源等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高经济效益。(任答两点)

社会效益: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

(3)可行性:处于青藏高原,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柴达木盆地,水资源短缺;高寒地区,开发难度大。

不利影响:该区生态环境脆弱,开发可能破坏生态环境;主要围绕矿产资源的开发,会引起矿产资源枯竭。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

1)由材料可知,干盐湖的形成过程受海陆变迁和气候变干的影响。从地壳运动说明海陆变迁,再从气候变干对水循环和水平衡的影响说明盐湖的形成。地质历史时期,这里一片浅海,因地壳上升运动,形成青藏高原,海水消退;柴达木盆地为高原上局部凹陷而成,在柴达木盆地地势低洼处,集水成湖;因气候变干,进入湖泊的径流小于蒸发量,随径流进入湖内的盐分逐渐积累,盐度越来越高,结晶成盐粒,形成盐湖。

2)循环经济产业的效益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方面作答。对于右图那样专业性很强的图来看,把握其核心立意和每个环节反映的地理思想即可。从经济效益来看,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从社会效益来看:提供就业,有利于共同富裕,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从生态效益角度来看,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了废弃物排放,保护环境。

3)资源开发提出了反对意见应从可行性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考虑。从可行性角度看: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开发难度大;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柴达木盆地为内陆盆地、周围群山怀抱,水汽难以进入,盆地内沙漠广布,水资源短缺。从不利影响角度考虑:当地气候高寒、干燥,生态环境脆弱,破坏后难以恢复,而资源开发可能破坏生态环境;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等属于非可再生资源,会引起矿产资源枯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读图及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三千年前,古人就在寒冷的冬季将冰块从江河湖泊打捞出来,精心地收储于地下如今,在工业制冰已经成为主流的大环境下,在我国的东北、新疆、青藏依然有一群坚持采冰的人。在东北,松花江的冰打造了一场盛大的冰雪狂欢;在新疆,窖藏一冬的冰变成了盛夏时一碗碗特殊的冰饮;在西藏,雪城高原的冰在温暖的帐篷中融化成水,维持着一家人的生存。

材料二 与新疆、青藏较随意的采冰方式相比,东北采冰有一套严谨的采冰程序和隆重的庆典每年的12月初,当松花江的冰层厚达35cm以上时,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采冰节在冰封的松花江面启幕。采冰人冒着严寒、喊着口号开始采冰作业,首先用切割机在冰面按规格尺寸比例横竖切割成块,切割时不能割得太深、太透;然后再进行人工“炸冰”,就是沿着切割机在冰面划出来的作业线条,其从江里捞出来是最费力气的,工人们先用冰钩将其钧住,然后再用肩膀套住冰钧上的绳子一起弯着腰喊着号子将冰块拽出江面。

材料三 下图为:采冰流程图。

材料四在自然界中冰的成因、晶体大小以及气泡、泥沙含量均影响透明度,一般在静水环境下没有水流的影响冰的透明度会高。上图为松花江流域主要采冰区域图。

(1)同为采冰,与新疆和青藏高原相比,分析东北人采冰的方式及用途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

(2)简述用切割机切割时不能割得太深、太透的主要原因,分析采冰人可能遇到的困难。

(3)相比于①③两河段,②河段为主要的采冰区,试分析其原因。

(4)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作为国内最大的冰雪主题公园,用冰量大。近年来很多人为此甚是担忧请说明理由。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