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长期以来为彝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在自然地理单元及人文景观上都是一个相对独特的区域。凉山州是我国重点扶贫地区也是苦荞的起源中心,当地政府着力打造苦荞特色扶贫产业。
苦荞喜阴凉湿润,不喜热不耐涝,多种植于高原山地地区,根系发育要求土壤具有一定空隙度,利于空气贮存及微生物繁殖。
(1)结合苦荞生长习性,对应说明图1中苦荞计划种植区优势地形条件。
用羊毛、牦牛毛纺织而成,能御寒、防潮的擦尔瓦是凉山彝族最具代表性的服饰,随着凉山彝族社会历史发展,延续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2)请从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及从事农业生产的角度,解释特色服饰擦尔瓦保留至今的原因。
全域旅游是指在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实现区域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协调发展模式。凉山州政府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推出“火把狂欢之旅”旅游线路,吸引了大量游客。
(3)分析凉山州在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当地政府需要发挥的作用。
【答案】(1)喜阴凉、不喜热:地处山地北坡背阴坡,光照偏弱,获得热量偏低;喜湿润:地处夏季风迎风坡,且山地地形较封闭,水汽不易扩散,利于抬升形成降水;不耐涝:地形起伏大,坡度陡,利于排水(不积涝);多种植于高原山地地区:当地海拔1800-3500m 左右,地势较高,利于种植;土壤具有空隙度:地形坡度大,且多流水作用侵蚀,地表土壤松散(不紧实)。
(2)山区昼夜温差大,晚上气温低,可御寒;下雨时可遮雨防潮;地形崎岖,擦尔瓦宽大,便于行走,便于在山间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羊毛、牦牛毛等取材方便。
(3)制定全域旅游区域整体发展规划,促进旅游区域协调发展;开展对外宣传营销,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形象;整合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实现“旅游+”产业融合;完善相关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通达条件;重视旅游教育人才培训,提升旅游从业队伍整体素质。
【解析】
本大题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产业发展区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题意表明,图1中苦荞计划种植区优势地形条件应结合苦荞生长习性从地势、地形角度进行对应说明。材料信息表明,苦荞喜阴凉湿润,不喜热不耐涝,多种植于高原山地地区,根系发育要求土壤具有一定空隙度,利于空气贮存及微生物繁殖。图中显示,苦荞计划种植区大多在1800~3500米之间,海拔高,气温较低,具有温凉特征,适合苦荞生长;图中显示,苦荞计划种植区位于西坡,属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蒸发弱,比较湿润,适合苦荞生长;图中显示,苦荞计划种植区等高线比较密集,坡度较大,因此排水性能好,不易出现雨涝,适合苦荞生长;因排水性能好,使得土壤中含水量不大,空隙度较好,适合苦荞种植生长。
用羊毛、牦牛毛纺织而成,能御寒、防潮的擦尔瓦是凉山彝族最具代表性的服伴随着凉山彝族社会历史发展,延续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2)题意表明,特色服饰擦尔瓦保留至今的原因应从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及从事农业生产的角度进行解释。材料信息表明,凉山彝族最具代表性的服饰擦尔瓦用羊毛、牦牛毛纺织而成,能御寒、防潮。图中显示,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晚上气温低,擦尔瓦可以御寒;凉山彝族自治州气候湿润,降雨相对较多,下雨时地表潮湿,擦尔瓦可以防雨防潮;图中显示,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形起伏大,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擦尔瓦宽大,便于行走和进行生产活动;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形起伏大,耕地面积小,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因此羊毛、牦牛毛等制作擦尔瓦的原料丰富,便于制作擦尔瓦服饰。因此,凉山彝族自治州特色服饰擦尔瓦保留至今。
(3)凉山州在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当地政府需要发挥的作用应从引导、组织协调和投入等方面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全域旅游是指在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实现区域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协调发展模式。全域旅游是全新的发展模式,当地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当地居民接受新的发展方式,还加大培训和教育,提升居民文明素质,来适应新的发展方式;为了全域旅游顺利实施,当地政府应通过提升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等社会资源来组织协调,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为了全域旅游顺利实现,当地政府应加大投入,发展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如推出“火把狂欢之旅”旅游线路,建立配套的相关产业,同时还要关注环境保护,做到区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