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万里茶道” 是历史上继丝绸之路衰落之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的国际商道,目前处于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计划之中。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万里茶道”从我国福建武夷山出发,穿越了中国、蒙古和俄罗斯三个国家,沿途经历的各段路程环境气候差异极大,地理特征各异。
(1)茶商从福建出发到蒙古国,沿途所见的自然景观变化主要表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说明其原因。
(2)茶商在穿越蒙古国到达恰克图边境过程中,发现从南向北自然景观差异较大,依次写出这种变化。
(3)茶商在沿途看到了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现象。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甲地与乙地传统民居的差异及形成的主要原因。
(4)“万里茶道”沿线地理环境差异很大,自然灾害频发。与洛阳到张家口段相比,写出武夷山到武汉段最易频发的气象气候灾害,并分析这种气象气候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
【答案】(1)纬度地带性规律;主要原因: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各纬度分布不均,从南向北热量呈现纬度地带性季节差异。
(2)自南向北:荒漠、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
(3)甲地:传统民居多为白墙黑檐的楼房;这里(江南水乡文化区),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乙地:传统民居为窑洞;这里(黄土高原文化区),位于黄土高原区,土层深厚;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年降水量相对较少,气候比较干燥。
(4)武夷山-武汉:洪涝灾害;这段沿线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这里全年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径流易快速形成;由于夏季风强弱变化,降水变率大;地势相对低平,植被破坏。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建筑与地域文化和自然灾害发生原因。通过图表信息考查学生获取、分析地理信息能力。
(1)福建纬度在30°N以下,蒙古纬度在40°以上,两地差异最大为纬度差异,属于纬度地带性规律。纬度地带性规律就是受纬度差异影响带来的热量由赤道向两极的递减的规律。从福建出发到蒙古国,纬度逐渐增高,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温度逐渐降低,这体现了纬度地带性规律。
(2)据蒙古国自然带示意图判断,沿线路穿越蒙古国到达恰克图,自然景观变化应自南向北来看,荒漠、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
(3)甲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漫长,冬季温和少雨,当地传统民居多为白墙黑檐,屋顶坡度大,便于排水,白墙是为了反射太阳光,房檐较宽,因为降水较多,同时还可以纳凉,房屋较高,房屋进深较大。而乙地是黄土高原地区,传统的民居是窑洞,窑洞的形成和黄土高原的特征有关,这里土层深厚,而且黄土的直立性好,这里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相对较少,气候比较干燥,雨水不易冲刷黄土,使得窑洞经久耐用。
(4)此题需从武夷山到武汉段的气候特征分析。这段沿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全年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此处地势低洼,不易排水。人口众多,植被破坏严重,下渗减少,地表水增多,加剧洪涝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