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地处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墨脱段中印边界徒步线路,是中国所有徒步线路中非常艰难的路段之一,全长78千米,却需要行走3天。徒步不仅需要翻越高达四千米以上的雪山,还要经历让人胆战心惊的蚂蟥区。另外,还有随时发生的塌方与泥石流等。
简述徒步旅行者在该线路上可能遭遇的问题。
【答案】海拔高,空气稀薄,易发生高原反应;白天太阳辐射强,易晒伤皮肤;早晚温差大,易感冒;沿线人口稀少,徒步耗时长,食物补给难;易遭受蚂蟥叮咬,出现感染等;山高谷深,地质灾害多发。(10分,5点即可)
【解析】材料中的“西藏东南部”“要翻越高达四千米以上的雪山”表明所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易发生高原反应;白天太阳辐射强,易晒伤;早晚温差大,易感冒;结合材料中的“需要行走3天”和地处边境,可知沿线人口稀少,徒步耗时长,食物补给难;材料中的“还要经历让人胆战心惊的蚂蟥区”表明易遭受蚂蟥叮咬,出现感染;材料中的“随时发生的塌方与泥石流”表明地质灾害多发。
【题目】下表是亚欧大陆40°N—50°N四地气温距平值和降水距平值(距平值是该地气温、降水与同纬度气温、降水平均值之差)。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地点 | 气温(℃) | 降水(mm) | ||
1月 | 7月 | 1月 | 7月 | |
① | 10.1 | -2.2 | 24 | 17.3 |
② | -12.4 | 4.7 | -30.7 | 117.7 |
③ | 2.3 | 0.8 | 44.3 | -28.3 |
④ | -4.3 | 6.7 | -24.7 | -41.3 |
【1】关于四地气候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主要受暖流影响,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
B.②地受季风影响,冬冷夏热,气候大陆性强
C.③地位于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气温年较差大
D.④地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
【2】导致①地所属气候类型在亚欧大陆的分布面积大于北美大陆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分布、地形B.海陆位置
C.地形、洋流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题目】 近年来,作为全国交通枢纽的我国南方中部某市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土地利用变化比较明显。下表为2009-2015年该市土地利用(单位:km2)转换矩阵示意表(表中土地利用方式由所在行转变成所在列,对角线上的数据表示没有变化的面积)。
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2009年-2015年 | 耕地 | 建设用地 | 林地 | 水体 | 未利用土地 |
耕地 | 2153.2 | 1049.51 | 745.94 | 5.68 | 97.45 |
建设用地 | 536.4 | 1021.09 | 171.98 | 20.42 | 34.33 |
林地 | 896.4 | 475.12 | 4186.67 | 4.23 | 23.57 |
水体 | 10.84 | 31.53 | 19.65 | 122.93 | 0.72 |
未利用土地 | 36.45 | 92.91 | 21.93 | 0.64 | 15.11 |
【1】由表可知,2009~2015年该市废弃的建设用地主要用于( )
A.耕地B.林地C.水体D.未利用土地
【2】伴随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该市可能出现的变化是( )
A.林地面积扩大 ,城市环境得到改善B.水体面积扩大,城市热岛效应减弱
C.产业结构升级,农业人口比重下降D.城市扩张,未利用土地开发殆尽
【3】该市未来发展,可充分利用( )
A.耕地资源优势,发展商品粮基地B.交通枢纽优势,形成区域物流中心
C.热量资源优势,种植热带经济作物D.林业资源优势,形成全国木材供应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