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3.读下列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在我国某地两至日太阳示运动轨迹示意图中,O点为观察者所在位置,A、B、C、D为观察者所在的地平面上四个方位,E、F为观察者在二至日观察到的正年太阳位置,其中OE⊥AC.
(1)图中地平面上A、B、C、D四个方位中表示南方的是A,O点的纬度是23°26′.
(2)若位于O点的观察者测得某日正年太阳高度66°34′,且当天日落时刻的北京时间为18点16分,据此可推算出观察者所在地的经度是116°E,当天日出的北京时间为6:16,该日全球正年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是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在图中画出冬至日下午15:00时,O点观察者影子的大致延伸方向.
分析 夏至日,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冬至日,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春、秋分日,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地方时的计算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
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影子的方向与太阳光相反.
解答 解:(1)在我国某地两至日太阳示运动轨迹示意图中,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图中地平面上A、B、C、D四个方位中表示南方的是A;E、F为观测者二至日观测到的正午太阳位置(位于观测者的正南、正北或天顶位置),则E、F与观测点的连线应垂直于观测点地平面东西方向的连线,即OE⊥BD.据前分析E为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位置,且OE⊥AC,故太阳光线此时垂直于当地地平面,即太阳正好直射观测点位置,因此O点纬度应为23°26′N.
(2)若O点某日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则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纬差得出纬差=90°-H=90°-66°34′=23°26′,即太阳直射点与北回归线相距23°26′,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方时6时日出,18时日落;日落时刻的北京时间为18时16分,说明该地在120°E西面时刻相差16分,根据地球自转速度每4分钟1°,则相差4°,即120°E-4°=116°E;日出当地地方时为6时,北京时间则为6时+16分=6时16分;当日太阳直射赤道,故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3)据图中可看出当冬至日下午15:00时,太阳在观测者所在位置西南方向,故影子方位朝向东北,因而应在BOC区间内由O点指出大致位于∠BOC平分线附近.
故答案为:(1)A;23°26′.
(2)116°E;6:16;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位于BOC象限内.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太阳的视运动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A. | ① | B. | ② | C. | ③ | D. | ④ |
①剖面处是背斜构造
②剖面处是向斜构造
③一般中午时d气压略高于a
④深夜c地常吹山风.
A. | ①②③ | B. | ①③④ | C. | ②③④ | D. | ①②④ |
A. | 流域工业用水的增加 | B. | 流域降水量的增加 | ||
C. | 上中游水库的增建 | D. | 中游水土流失的加剧 |
①RS 动态监测,灾害信息可实时更新
②GPS全天工作,可实时追踪灾害路径
③GIS数据丰富,灾情评估能够有据可查
④GIS模拟预测,灾前即可尽知灾害影响.
A. | ①② | B. | ③④ | C. | ①③ | D. | ②④ |
A. | 气候大陆性强 | B. | 降水变率大 | C. | 冰雪融化快 | D. | 自然灾害多 |
A. | 人均土地多,生成规模大 | B. | 机械化程度较低 | ||
C. | 水利工程投资更大 | D. | 单位面积产量更高 |
A. | 华北地区 | B. | 西南地区 | C. | 南部沿海 | D. | 青藏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