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环渤海经济圈正加速崛起。读下面三幅图后,回答有关问题。(12分)
(1)从经济发展的条件看,环渤海经济圈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相比,突出的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目前,______ 资源短缺成为影响环渤海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1分)
(3)图中乙河3~5月份流量较少,试从图中信息分析其原因:(4分)
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经济原因:
(4)图中甲阴影区是我国商品棉的重要生产基地。试分析该地区影响棉花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有:(3分)
(5)简述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2分)
⑴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1分) ⑵水(1分)
⑶①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而降水量少(1分);②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1分)
⑷①光照、热量充足,雨热同期,有利于棉花生长(1分)(秋季少雨,晴天多,有利于棉花收摘);②地处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1分);③有黄河水灌溉水源(1分)
⑸①降水少,河流径流小(1分);②降水季节不均衡,降水年际变化大(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可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分析,与我国南方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比较,环渤海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利于经济发展。(2)我国环渤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展,水资源的需求量大,而该地区地处北方,降水量少,河流径流量小,故水资源成为限制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条件。(3)直接根据图示的降水量分布,并可结合蒸发量和用水量分析即可。(4)甲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可从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方面分析,注意结合该地区的实际状况分析。(5)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可从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和蒸发量等方面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气候类型判断和资料的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区域地理的常规性试题,学生只要能抓住我国的区域差异,并能结合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对我国区域水资源的影响和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条件的一般分析思维等内容,注意学会知识的迁移应用和答题的完整性要求。
(2009年青岛质检)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中国第三个区域经济合作板块——环渤海经济圈正加速崛起。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的部分地区,约占中国国土的12%和人口的20%。
材料二 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地区图。
(1)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地区港口众多,两幅图标有数码的城市中,为东北石油和华北煤炭重要输出港的是________;为东北地区重要综合性内外贸易口岸的是________;为全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的是________。
(2)试比较“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在资源、运输、技术、协作、劳动力等工业布局条件(区位条件)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完成下列表格:
比较方面 | “长三角”地区 | 环渤海经济圈 | |
相同点 | 运输 | ||
技术 | |||
协作 | |||
劳动力 | |||
不同点 | 矿产 | ||
资源 | |||
运输 |
(3)与“长三角”相比,环渤海经济圈发展工业在资源方面的不利条件是________。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正在建设的工程是________。
(4)“长三角”地区能源需求量大,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
(5)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目前两地联系的交通线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