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阅读材料,读图完成下题。

2006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防治荒漠化年”。今年世界环境日的口号是“莫使旱地沙漠化”。

(1)

我国荒漠化的分布有何特点:

(2)

试从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描述我国荒漠化主要分布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3)

在荒漠化集中分布区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等;而在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________因素,特别是________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而________在其中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

为有效治理荒漠化,我国政府组织实施了________生态建设工程,请在上图中用黑粗实线画出该工程的大致范围。

答案:
解析:

(1)

面积大,分布广,荒漠化类型多样,程度严重。其中又以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分布最集中,发展最严重。

(2)

我国荒漠化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该地区: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日照强、温差大,风力大;②高原面积大,高山环绕盆地,以风沙地貌为主,沙漠、戈壁面积广;③河流稀疏短小,以内流河为主;④草原和荒漠为主要自然景观。

(3)

物理风化,风力的侵蚀,搬运,气候,年降雨量的变化,人类的活动

(4)

  参考答案:“三北”防护林;沿图中荒漠区的东南边缘画出即可。

  拓展提升:用恰当的语言对地理事物进行准确的描述,是地理高考的四项基本能力之一。任何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都可以最终归结到其空间位置和时间的发展演变上来;而对地理环境的分析,主要从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两大层面展开。


提示: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目前已被公认为当今世界的头号环境问题,防治荒漠化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尤其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发展严重,而且有不断加强的趋势,有关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机制、发展过程等问题值得重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组图中,甲图是“欧洲局部区域分布图”,乙图是 “乌拉尔工业区(P)图”。读图和材料一,分析完成(1)~(3)问。

材料:20世纪30~40年代前,俄罗斯的经济活动重心在西部地区(欧洲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俄罗斯工业建设向东发展,乌拉尔工业区形成;二战后,随着东部地带(亚洲部分)的开发,乌拉尔逐渐壮大成俄罗斯第三大工业区。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口、耕地、草地和森林四个因子构成一个理论上以人为中心的全球人地关系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口总量的变动势必引起耕地、草地和森林面积的相互转化和数量增减。例如,人口增长导致粮食需求量增加,从而引起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相应变化,直到达到如下平衡:P×G=C×Y[P-人口总量;G -人均粮食年需求量;C-粮食播种面积;Y-土地生产率(单位面积年粮食产量)]。

材料二  读下图:全球人均粮食、耕地生产率、化肥投入和灌溉面积指数图。

(1)在人口增长条件下,满足粮食需求的两种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现实中,材料一显示的人地关系是难以达到平衡的(P×G≠C×Y),下面三种情况中,最易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是________(填序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P×G-C×Y>0   ② P×G-C×Y=0   ③ P×G-C×Y<0

(3)材料二显示,人们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两种措施来提高土地生产率,但由此可能分别带来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率,除材料中所提到的措施外,今后更需要大力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