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回答问题。
材料一 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去人欲”。
材料二 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三 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四 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五 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材料六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1)材料一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
(2)材料二和材料三中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
【答案】(1)“理”指儒家伦理道德。对立关系。
(2)朱熹主张“格物致知”,既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恢复良知,天理就在心中。
(3)参考思路:
可取的一面: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2分,答出两点即可)
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2分,答出两点即可)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
第(1)问,依据材料“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并结合所学概括得出“理”就是儒家伦理道德;根据对材料中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解,分析概括理学家所认为的“天理”与“人欲”的对立关系。
第(2)问,由材料二中朱熹提出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及材料三王守仁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概括总结朱、王在认识论方面不同的观点,据此比较概括两人在贯通明理方面的不同主张。
第(3)问,综合以上六段材料信息,分析理解各自的思想主张及其内涵;据此结合现实问题,概括总结宋明理学主张在当今社会所具有的可取之处和不可取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