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读A、B、C、D四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纬度最高的是

(2)春分日D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3)若四地经度相同,则今天(4月21日)四地白昼时间由长到短的顺序为。

(4)若黄赤交角扩大2°,解析A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可能发生的变化。

【答案】(1)B地;D地

(2)23°26′

(3)D、A、C、B

(4)太阳直射点范围将扩大(至南北纬25°26′),而A地在北纬23°26′,所以一年中太阳直射的次数在增多,由1次变为2次;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发生时间有改变,最大值发生在夏至日前和夏至日后,最小值发生时间不变,仍为冬至日;白昼时间在夏至(夏季)更长,冬至(冬季)更短。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黄赤交角的影响及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难度一般。

1)读图可知,夏至日:A地正午太阳高度为90°,位于北回归线;B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应位于南半球,利用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可计算其地理纬度为45°;C地白昼达最长,但全年变化较小,应位于北半球赤道附近;D地昼长达24小时,应位于北极圈。因此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B地,纬度最高的是D地。

2)由夏至日D地昼长为24小时可知,D位于北极圈(地理纬度66°34′),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式可求出,春分日D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H代表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当地纬度指所要求某地的纬度,直射点纬度是指此时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如果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在同一半球用减号,若在不同半球用加号)

34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南半球昼短夜长。由第一小题可知,四地中B地位于南半球,ACD位于北半球,且D地纬度最高、C低纬度最低,因此四地白昼时间由长到短的顺序为DACB

4)回归线度数与黄赤交角度数相等,因此若黄赤交角扩大2°,则回归线纬度数变为25°26′。A地位于北回归线,地理纬度为23°26′,因此A地一年中被太阳直射的次数由1次变为2次;能被直射的地区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因此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发生时间有改变,最大值发生在夏至日前和夏至日后;最小值发生时间不变,仍为冬至日。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黄赤交角不大,则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变大,白昼时间在夏至(夏季)更长,冬至(冬季)更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