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图12为“某中等城市土地利用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用地类型中比例最大的是 用地。
2.商业用地的分布特点是: 。
3.随着城市的拓展,工业用地将向城市__________移动。
1.住宅 2.位于交通干线附近,位于城市几何中心,呈带状或片状
资料一 重庆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重、化工业产值比重为70%,重庆力争在2010年将第三产业比重提高至50%、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高至15%。同时,优化提高第二产业,承接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初步形成以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材料工业、石油天然气化工、电子信息、能源和轻纺等为支柱的产业结构。
资料二 重庆能源消费结构
能源 | 煤 | 天然气 | 电力 | 其他 |
比重(%) | 77.9 | 12.8 | 4.6 | 4.7 |
(1) 重庆是我国酸雨发生最早、污染最严重的工业地区之一,分析其酸雨形成的原因。
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说出重庆为减轻酸雨污染在能源开发方面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图8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 简述图中中等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写出长江对重庆形成和发展的作用。
(3) 重庆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上述材料简述其承接产业转移所具备的优势条件。
图20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中等城市的分布特点。
(2)图21为“成都西北部某地某时刻气压和气温分布图”(图中实线为等压线,虚线为等温线)。写出P1、P2、P3值的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_;判断此时是白昼还是夜晚:________;并在黑粗线上标注箭头,表示大气环流方向。
资料一 重庆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重、化工业产值比重为70%,重庆力争在2010年将第三产业比重提高至50%、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高至15%。同时,优化提高第二产业,承接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初步形成以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材料工业、石油天然气化工、电子信息、能源和轻纺等为支柱的产业结构。
资料二 重庆能源消费结构
能源 | 煤 | 天然气 | 电力 | 其他 |
比重(%) | 77.9 | 12.8 | 4.6 | 4.7 |
(3)重庆是我国酸雨发生最早、污染最严重的工业地区之一,分析其酸雨形成的原因。
(4)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说出重庆为减轻酸雨污染在能源开发方面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图20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简述图中中等城市的分布特点。(1分)
(2)图21为“成都西北部某地某时刻气压和气温分布图”(图中实线为等压线,虚线为等温线)。写出P1、P2、P3值的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_;判断此时是白昼还是夜晚:________;并在黑粗线上标注箭头,表示大气环流方向。(3分)
资料一 重庆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重、化工业产值比重为70%,重庆力争在2010年将第三产业比重提高至50%、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高至15%。同时,优化提高第二产业,承接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初步形成以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材料工业、石油天然气化工、电子信息、能源和轻纺等为支柱的产业结构。
资料二 重庆能源消费结构
能源 |
煤 |
天然气 |
电力 |
其他 |
比重(%) |
77.9 |
12.8 |
4.6 |
4.7 |
(3)重庆是我国酸雨发生最早、污染最严重的工业地区之一,分析其酸雨形成的原因。(4分)
(4)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说出重庆为减轻酸雨污染在能源开发方面可采取的有效措施。(2分)
(24分)图9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中等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写出长江对重庆形成和发展的作用。(3分)
资料一:重庆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重、化工业产值比重为70%。重庆力争在2010年将第三产业比重提高至50%、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高至15%。同时优化提高第二产业,承接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初步形成以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材料工业、石油天然气化工、电子信息、能源和轻纺等为支柱的产业结构。
资料二:重庆能源消费结构
能源 |
煤 |
天然气 |
电力 |
其他 |
比重(%) |
77.9 |
12.8 |
4.6 |
4.7 |
(2)写出成都附近的农业地域类型,并简述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3分)
(3)重庆是我国酸雨发生最早,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分析酸雨形成的原因。(4分)
(4)据当地地理条件,说出重庆为减轻酸雨污染在能源开发上可采取的有效措施(3分)
(5)重庆从区域可持续发展出发,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简述其承接产业转移所具备的优势条件。(4分)
(6)你若在夏季去四川西部山区自助旅游,说出此季节需防范的自然灾害和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4分)
(7)指出上海宝山与本区域西部的钢铁工业区位条件的不同点。(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