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表为长江中下游与青海、西藏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相关数据表。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1】长江中下游地区
A.人口合理容量为22 000万人B.人口容量为22 000万人
C.环境人口容量一直稳定不变D.人口合理容量大于环境承载力
【2】可能导致青海省人口合理容量减小的是
A.科技水平不断提高B.居民消费水平快速提高
C.与外界联系不断加强D.新资源不断开发利用
【答案】
【1】B
【2】B
【解析】
【1】环境承载力决定着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如果在一定社会福利和经济技术水平条件下,区域的人口和经济规模超出其生态环境所能承载的范围,将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匮竭,严重时会引起经济社会不可持续发展。而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因此表中长江中下游地区可承载人口更接近人口容量,不是人口合理容量,A错误、B正确。环境人口容量会随着区域的资源状况、科技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不会一直稳定不变,C错误。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更接近人口容量,因此人口合理容量一般小于环境承载力,D错误。
【2】环境人口容量会随着区域的资源状况、科技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大致与资源状况、科技水平、开放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与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与外界联系不断加强、新资源不断开发利用,可能导致人口合理容量增大,A、C、D不符合题意。居民消费水平快速提高,可能导致青海省人口合理容量减小,B符合题意。
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容量):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具有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和警戒性。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环境承载力: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题目】“湖广熟,天下足”描绘了我国千百年来“南粮北运”的历史。目前我国粮食生产与流通格局已悄然改变。北方松辽河产区和南方长江产区的粮食生产指标的变化,正是我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化的一个缩影。
材料一:我国南北方地区粮食生产、耕地、水资源和人口情况
材料二:20世纪70~90年代北方与南方产区粮食增产贡献率及人均占有量的变化表
粮食生产指标 粮食产区 | 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 | 人均粮食占有量(千克) |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
北方产区总计 其中:松辽河产区 | 53.9 11.5 | 67.3 19.7 | 85.1 31.9 | 328.4 366.5 | 400.7 495.2 | 421.5 569.5 |
南方产区总计 其中:长江产区 | 46.1 29.7 | 32.7 24.3 | 14.9 11.3 | 334.9 352.6 | 355.1 396.3 | 328.0 379.9 |
(1)分析材料一,我国南、北方地区人地矛盾更为突出的是什么地区?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表中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与松辽河产区相比,其变化特点有哪些;同期,与南方产区相比,我国北方产区人均粮食占有量变化特点是什么。
(3)分析南方产区长江三角洲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下降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