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造成图中岩石层崩解、不断破碎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
2014年 11月16日,格尔木(36.5°N,94.6°E)至库尔勒(41.6°N,86.1°E)铁路新疆先期段正式开工建设。下图 为格库铁路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该铁路运营里程约为
A.550千米 B.700千米
C.1200千米 D.2200千米
2.该铁路在甲处发生弯曲的原因是
A.绕过沙漠 B.避开山区
C.开发资源 D.连接城镇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
A.花岗岩的形成早于石灰岩 B.乙山为断块山
C.甲处位于向斜的槽部 D.地形主要为山地
2.在野外考察时,判断丙断层的依据有
①断层面发育的陡崖 ②断层破碎带
③断层两侧岩层错开 ④相对下沉的岩体形成低地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新疆地区有“早穿棉袄午披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②夜间大气逆辐射弱
③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④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能少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黑子活动多的年份降水量也一定多
B.由于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所以会产生磁暴现象
C.太阳活动会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
D.在重庆的夜空能清晰地看到太阳活动剧烈时所产生的极光
图为 “某山地海拔高度与降水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圈层依次是( )
A.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B.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D.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2.关于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使全球水资源空间分布趋于平衡 B.使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使地球表面总体趋于起伏不平 D.促进全球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阅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18分)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
1949年到1998年我国部分地区水、旱灾害频次
(1)概括我国水、旱灾害的分布及发生频次的特点。(8分)
(2)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4分)
(3)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区为减少水灾的影响,分别应该采取哪些措施?(6分)
杭州(120°E,30°N)某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如下图):将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大玻璃箱里,并给热水器的支架安装了可以根据每天正午太阳高度而调节集热板倾斜角度(图中θ角)的装置。据此完成下题。
1.该同学将集热板装在玻璃箱里的用意是 ( )
A.防风 B.保温
C.防沙尘 D.防漏水
2.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应尽可能使每天的正午太阳光线与集热板保持垂直。因此,每年3月21日这一天,图中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θ应为( )
A.30° B.45°
C.60° D.90°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主要是通过政策、道路、贸易、货币等互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得到沿线各国积极响应。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光伏发电、煤化工、多晶硅、风电制造、平板玻璃、船舶制造等产业逐步被列入产能过剩行业。“一带一路”为我国产业转移和过剩产能化解,提供了广阔的战略迂回空间。
材料三:“一带一路”示意图
(1)中国泉州(118.5°E,25°N)和荷兰鹿特丹(4.5°E,52°N)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西两端的重要港口城市,比较两城市降水季节差异并分析原因。
(2)结合材料,分析“一带一路”对我国产能过剩产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3)从能源安全和资源的角度分析“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