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历史文献记载,从14世纪到19世纪的500多年里,淮河流域发生较大水灾350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的50年中,流域洪涝灾害更为严重。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较大的洪涝灾害约每10年左右发生一次。
材料二:左图为淮河及其主要支流分布图,右图为我国东部锋面雨带推移图。
(1)淮河干流及长江之间的支流汛期多在 月份。
(2)从自然原因分析(气候、地形、水系)淮河中、下游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3)建国后淮河洪灾频率大为降低,推测淮河在上游和中下游分别采取了哪些有效治理措施。
【答案】(1)5﹣6。
(2)降水集中在夏季;下游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支流众多,汇水面积大。
(3)上游植树造林,恢复植被;中游修建水利工程;下游疏浚河道,增加排水能力。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淮河地区水患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1)淮河干流及长江之间的支流河水补给以降水补给为主,汛期集中在降水集中的时间,而根据右图可知,江淮地区5-6月份受江淮准静止锋的影响,出现“梅雨”天气,降水量较大,据此即可推断其汛期应为5﹣6月份。
(2)本题按题目要求,应从三个方面组织答案:(气候)气候以季风气候为主,降水多集中在夏季,且存在梅雨季,降水较多;(地形)下游地区地形平坦,不利于洪水排放;(水系)淮河上中游支流众多,汇水面积大,水量丰富;据此即可答题。
(3)为减少洪灾的发生,在上游地区进行积极的恢复植被,可以促进地表水下渗,增加涵养水源的能力:在中游地区应修建水利工程,可以调节河流径流量,同时避免支流洪水同时汇入干流;在下游地区则应疏浚河道以增加洪水的排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