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8分)

资料一:太平洋中的甲、乙两岛国示意图

1.根据资料一,比较甲、乙两国的地理位置特征。(5分)

2.读甲国降水量分布图,一月降水量从西向东减少,简述此种降水量分布现象的形成原因。(6分)

资料二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1年2月22日7时51分在乙国南岛(南纬43.4°,东经172.7°)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3.地震发生时,乙国当地区时(东十二区)为    (1分)

        A.2月21日11时51分               B.2月22日3时51分

        C.2月22日11时51分               D.2月23日3时51分

4.甲乙两国均多火山、地震灾害,试解释其形成原因。(2分)

资料三  甲国矿产资源贫乏,,绝大部分工业原料依赖进口,产品销往国际市场。乙国是经济发达国家,以农牧业为主,农牧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量的50%。羊肉和奶制品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羊毛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粮食不能自给,需从澳大利亚进口。

5.阅读资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国人口和城市均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的主要原因。(4分)

 

【答案】

(18分)(以下各题分数减半,第(2)小题“顺序”那问已去掉。总分18分)

⑴相同点:均位于太平洋内岸(或均东临太平洋)(2分)不同点:甲岛位于北温带,(2分)乙岛位于南温带;(2分)甲岛位于东半球,(2分)乙岛位于西半球。(2分)

⑵顺序:①>②>③(2分)甲岛地处季风气候区,(2分)1月(冬季)以西北风为主,(2分)该岛地形以山地为主,(2分)①处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2分)③处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 (2分)

⑶C (2分)

⑷地处板块(消亡)边界处(2分),地壳运动活跃(2分)。

(5)沿海地区地势平坦;(2分)海岸线曲折多良港;沿海地区 (2分)(海洋)交通运输便利;(2分)靠近国际市场。(2分)    (合理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甲、乙两国的地理位置特征可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所处半球分析。两地位置对比要分析地理位置特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由甲国降水量分布图可知,一月降水量从西向东减少,根据图例可知①>②>③,其原因是甲岛地处季风气候区,1月(冬季)以西北风为主,该岛地形以山地为主,①处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③处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

3.本题考查区时的计算。北京时间为2011年2月22日7时51分,乙国当地区时(东十二区)比北京时间(东八区时间)早4小时,根据东加西减原则,故东十二区时间为2月22日11时51分。

4.甲乙两国均多火山、地震灾害,是因为地处板块(消亡)边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5.甲国为日本,乙国为新西兰,两国人口和城市均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的主要原因是沿海地区地势平坦;海岸线曲折多良港;沿海地区(海洋)交通运输便利;靠近国际市场。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

点评:本题以区域差异为背景,考查知识点涉及区域地理特征的比较、降水的分布、区时的计算、自然灾害的成因、城市人口的分布,考查面广,综合性强。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1)甲乙两国地理位置的判断。(2)地形、盛行风向对降水的影响。(3)区时计算的原则与方法。(4)城市人口的分布受地形、交通、市场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