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茶园面积600亩,每年四月、七月、十一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约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可谓一举两得。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长江中上游植被破坏后,给下游地区带来的危害主要是
A. 泥沙淤积河、湖,洪水排泄不畅,致使洪涝灾害频繁
B. 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C. 气候恶化,导致全球变暖
D. 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小
【2】根据长江流域地理特征可以推知,三次锄草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 四月、七月 B. 四月 C. 七月 D. 十一月
【3】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
A. 缺乏分解者 B. 缺少枯枝落叶
C. 土壤中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 D. 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
【答案】
【1】 A
【2】 C
【3】 D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材料信息获取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长江上游地区的植被破坏以及对中下游产生的影响,需要抓住材料关键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1】上游植被破坏带来的影响主要是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大;长江流域降水较多,土地荒漠化不严重;河流污染加重主要考虑人为排放污水;植被破坏会加重水土流失,大量泥沙进入河流,泥沙淤积河、湖,泄洪不畅,使洪涝灾害频繁,结合选项,D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2】每年四月、七月、十一月要锄草三次,三次除草中,七月降水最多、最集中,水土流失最严重。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3】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冲刷,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D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本题组需要重视水土流失的危害。冲毁土地,破坏良田,由于暴雨径流冲刷,沟壑面积越来越大,坡面和耕地越来越小。土壤剥蚀,肥力减退,生态失调,旱涝灾害频繁,水土流失加剧,导致生态失调、旱涝灾害频繁发生且愈演愈烈。由于上游流域水土流失,汇入河道的泥沙量增大,当挟带泥沙的河水流经中、下游河床、水库、河道,流速降低时,泥沙就逐渐沉降淤泥,使得水库淤浅而减小容量,河道阻塞而缩短通航里程,严重影响水利工程和航运事业。淤积水库,堵塞河道,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下泄河道和渠道,导致水库被迫报废,成了大型淤地坝。
【题目】读下列城市发展过程表,完成下列小题。
主要指标 | 人口增加数的差异 | 发展阶段 | ||
城区 | 郊区 | 整个都市区 | ||
1 | + | - | + | Ⅰ |
2 | ++ | + | +++ | |
3 | + | ++ | +++ | Ⅱ |
4 | - | ++ | + | |
5 | - | + | ±0 | 停滞期 |
6 | -- | + | - | Ⅲ |
7 | -- | - | --- | |
8 | — | -- | --- | Ⅳ |
9 | + | -- | - | |
10 | + | - | + | Ⅴ |
+:人口增加 ++:大幅度的人口增加
-:人口减少 --:大幅度的人口减少
【1】表中Ⅰ、Ⅱ、Ⅲ、Ⅳ、Ⅴ依次表示( )
A. 城市化—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城市化
B. 城市化—再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郊区化—城市化
C. 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郊区化—再城市化—城市化
D. 城市化—城市郊区化—再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化
【2】城市郊区化是一个( )
A. 城区人口逐渐减少,郊区人口大大增加,整个都市区人口减少变慢的过程
B. 城区人口逐渐减少,郊区人口大大增加,整个都市区人口增加变慢的过程
C. 城区人口逐渐减少,郊区人口大大减少,整个都市区人口减少变慢的过程
D. 城区人口逐渐增加,郊区人口大大减少,整个都市区人口增加变慢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