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受到区域发展基础条件、产业发展和体制背景等多方面的影响。除传统的城镇化影响因素(如工业化)外,我国出现了许多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力(如区位优势、第三产业、户籍制度、建设资金投资主体多元化等)。我国大陆沿海各省区(市)推动城镇化的影响因子差异很大(表2)。
表2

 
影 响 因 子
意 义
第一因子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省外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交通干线公路网密度
反映人口乡村——城市流动、跨区域流动的强度和便捷程度
第二因子
港口吞吐量、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外商实际投资额
反映城镇化中非工业化的拉动因素,即工业化不高情况下的城镇化
第三因子
人均GDP、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反映综合经济实力壮大从而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情况
材料二:该图为2000年与2005年大陆沿海省区城镇化水平及变动幅度。

材料三: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是浙江省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规划》中提出扶持培育一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提升浙江整体产业层次。
(1)简述2000~2005年,我国大陆沿海省区(市)的城镇化发展的特点。(6分)
(2)从工业结构差异入手,分析说明广东省和辽宁省的城镇化第一因子的差异。(10分)
(3)京津冀和福建的城镇化有明显的非工业化拉动特征。据此推测这些省(市)三次产业共同的变化状况。(4分)
(4)简述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自然条件。未来浙江省可以发展哪些海洋战略性新兴    产业?(6分)


(1)城镇化水平较高(2分);各省(区、市)城镇化水平差异很大(2分);城镇化发展速度不均衡(2分)。
(2)辽宁省的重工业比重大,产业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小城镇发展慢,城乡居民收入较少,铁路交通网络密度大,而公路网密度较小,省外人口迁入少;广东省的轻工业比重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迅速),小城镇发展迅速,工业化发展速度快,城乡居民收入较多,公路网密度大,吸引大量外来人口。(说明:从工业结构或轻重工业比重差异、小城镇发育程度差异、对外来人口吸引力差异、居民收入差异、公路交通网密度差异五个方面评分,每要点差异表述恰当,赋2分,满分10分)。
(3)(第一产业比重降低)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小,第三产业比重增加值占GDP比重大。(4分)
(4)优势自然条件:海岸线漫长曲折,岛屿众多,多优良港湾(深水港)(2分);海洋资源(能源、化学资源、矿产资源、渔业资源)丰富等(2分)。
新兴产业:海洋化工、海洋生物医药、海水利用(海水淡化)、海洋能源利用等领域(2分)。(答出其中两个方面,其它言之有理的答案酌情给分)

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分析:2000-2005年,我国大陆沿海省区的城镇化发展的特点城镇化水平较高;各省城镇化水平差异很大;城镇化发展速度不均衡。
(2)广东省和辽宁省的城镇化第一因子的差异辽宁省的重工业比重大,产业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小城镇发展慢,城乡居民收入较少,铁路交通网络密度大,而公路网密度较小,省外人口迁入少;广东省的轻工业比重大,小城镇发展迅速,工业化发展速度快,城乡居民收入较多,公路网密度大,吸引大量外来人口。
(3)京津冀和福建的城镇化有明显的非工业化拉动特征。这些省三次产业共同的变化状况是第一产业比重降低,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小,第三产业比重增加值占GDP比重大。
(4)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自然条件是优势自然条件:海岸线漫长曲折,岛屿众多,多优良港湾;海洋资源丰富等。未来浙江省可以发展的新兴产业有海洋化工、海洋生物医药、海水利用、海洋能源利用等领域。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点评:珠三角区位优势

条件
优势
地理位置
位于广东省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
自然条件
地形
面积大,平原广阔
气候
热量丰富,降水丰沛
水源
河流纵横交错,水资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与城市
人口稠密,城市密集
历史因素
资本主义萌芽早,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历史经济基础比较好,在此影响下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是全国最大侨乡之一
国家政策
开放政策
1986年主讲三角洲地区成为沿海经济开发区,得以接受海外先进的技术、大量的资金和现代的经营管理方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富活力的地区之一
国际条件
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为工业化提供契机
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
分类
内容
产业结构的演变(比重的变化)
第一产业
农业
下降
第二产业
工业和建筑业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