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甲图示意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乙图示意亚洲部分地区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地球位于A位置时,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扬州、石家庄、哈尔滨三地昼最长的是______。

(2)乙图中①地风向为 ______,①、②、③三地最可能出现降水天气的是_________。

(3)乙图中M高压最强盛时,地球的位置最接近甲图A、B、C、D______的点。

【答案】(1)昼长夜短 (昼最长,夜最短) 哈尔滨

(2)西北风 ③

(3)C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及其应用、等压线图的判读。根据地轴倾斜方向及地球绕日公转特征可以判定,ABCD分别为夏至、秋分、冬至、春分。等压面图上,根据高低气压分布及地转偏向力可以绘出风向,冷锋锋后降水几率高,据此解析即可。

(1)甲图中地球位于A位置时,即夏至日时,北京昼长夜短 (且昼最长,夜最短),这一天,纬度位置越靠北,昼越长,因此,扬州、石家庄、哈尔滨三地昼最长的是哈尔滨。

(2)①地等压线西高东低,据此画出风向为西北风;①、②、③三地中,①位于高压脊附近,天气晴朗;②位于冷锋锋前,较为晴朗;③位于冷锋锋后,最可能降水。

(3)乙图中M高压为亚洲高压,其最强盛时是冬季,地球的位置最接近甲图C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世纪50年代,苏联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及哈萨克丘陵北部地区组织大规模的垦荒(如图)。这一地区属于草原带向半荒漠带过渡的干草原带,气候干旱,降水量和降水变率大,干旱年份出现的频率很高。这一地区地势较平坦,没有任何天然屏障阻挡来自极地和西伯利亚寒风的侵袭,冬春两季常有6~8级大风。冬季的强风常常将农田的积雪全部吹掉,春末夏初常形成大范围的沙尘暴。

在垦荒初期,人们没有充分考虑到垦荒区的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特点,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而是采用快速联片的“剃光头”式开荒及不恰当的耕作方法,如使用有壁犁深翻土地,将作物残茬埋入土中等,结果导致生态平衡失调,土壤风蚀以及由此引发的黑风暴一度十分严重。

(1)根据图文材料,说明苏联垦荒区土壤风蚀的潜在自然背景。并说明人们的生产活动怎样加剧了这个过程。

(2)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苏联在总结大规模垦荒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综合防护措施。仔细分析这些措施,你认为该地区防治荒漠化(土壤风蚀)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苏联垦荒区位置示意

●大面积推广土壤保护耕作制度 主要措施有收获后田间留残茬、采用土壤保护耕作机械(如无壁犁)、推广带状种植等。这一套措施的主要特点是不深翻土地。因为深翻后,在以沙质和沙壤质土壤占优势的干草原地带,表土变得干燥松散,导致风蚀加剧。其他措施主要是为了减小风的侵蚀力量和增加土壤水分。

●推广农作物的休闲轮作制 休闲轮作是农田在一定时间内不种作物,借以休养地力的一项措施。它不仅能保持土壤水分,而且能够增加土壤肥力,消除杂草和防治病虫害。

●营造农田防护林带 在垦荒地区营造农田防护林带,可降低风速,增加空气湿度,缓解春季土壤缺水状况,改善农田小气候,从而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

●保留残茬,积雪保墒 事实证明,保留作物残茬和积雪保墒措施相结合,有利于增加冬季积雪的厚度和春季播种前的土壤含水量。

(3)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苏联垦荒区防治荒漠化的对策与措施可以被我国的哪些地区借鉴?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