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结合下面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两端从城陵矶到枝城直线距离只有180千米,河道却有337千米,从1560年到1998年,荆江大堤决口共37次,平均10年左右一次。
(1)长江洪涝灾害在荆江段频繁发生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2)根据监测站数据,1998年最大洪峰流量为6.6万m3/秒,但最高洪水水位却比1954年最大洪峰流量7.19万m3/秒时还要高,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四项工程中能减少来水,缓解荆江段险情的是 ( )
A.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B.三峡水利工程
C.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D.都江堰水利工程
(4)洞庭湖对长江起蓄洪和补给的双重作用,我国以这种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变化与下图曲线中最吻合的一条是 ________。
(5)针对荆江的洪涝灾害,你认为防治的措施应有哪些?
【答案】(1)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水流缓慢。
(2)泥沙淤积,使河床抬高。
(3)A
(4)B
(5)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裁弯取直;建立分洪、蓄洪工程;退田环湖。
【解析】本题以荆江河段为背景材料,考查洪涝灾害的成因、水文特征的变化、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荆江河段洪涝灾害的成因主要从该河段的地势特点、河道特点、流速等方面进行分析。荆江段素有“九曲回肠”之称,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易导致洪涝灾害多发。
(2) 本题主要考查荆江河段水文特征变化的原因。由材料可知,最大洪峰流量小,但是水位却高,主要是由于泥沙的淤积严重,河床不断抬高,从而导致洪峰期,流量小,却形成高水位的现象。
(3)由材料可知,该题目的关键是减少来水,所以跨流域调水很重要,而南水北调西线是把长江上游的水调到黄河上游,可以减少下游水量,从而缓解荆江段的洪水量,A正确,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在荆江的下游河段,对荆江河段的水量影响不大,C错误。三峡水利工程是通过对下游水量的调节作用没减少洪涝灾害的,B错误;都江堰水利工程是防洪和灌溉的水利工程,主要恩泽的四川盆地,D错误。故答案选A。
(4)本题主要考查湖泊与河流的相互补给关系。湖泊对河流有明显的调蓄作用,会使河流流量趋于平稳。故答案选B项。
(5)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1.在河流中上游地区恢复植被,起到保持水土,调峰的作用,削减洪峰;2.在河流中下游疏浚河道,修筑堤坝、水库等水利设施,在城市低洼处完善排涝设施;3.加强天气的监测,对强降雨天气提前预报,建立预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