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读图“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完成问题
1.以下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左图中的A代表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只能在固态中传播
- B.右图中的不连续面D称为古登堡面,以此划分地壳和地幔
- C.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各地厚薄一样
- D.以图中不连续面F为界划分地幔和地核,此处波速变化明显说明两处物质相差很大
2.以下关于软流层和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分布在上图C层的底部
- B.软流层位于上图G层的上部,原因是此处横波消失说明此处不是固态物质
- C.岩石圈就是图中C部分
- D.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2. D
试题分析:
1.图示B的波速较A快,故判断B为纵波,A为横波,A错误;图示D为分界地壳和地幔的莫霍界面,B错误;地壳的平均厚度17KM,但地壳的厚度分布不均,C错误。图示F为地下深处2900KM的古登堡界面,分界地幔和地核。D正确。
2.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分布于地幔的上层,AB错误;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震波和地球内部结构划分。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起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和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基本特征。
读表及“震中分布示意图”,完成各题。
震级、震源深度与烈度的关系表
烈度 震级 | 5(km) | 10(km) | 15(km) | 20(km) |
3 | 5 | 4 | 3.5 | 3 |
4 | 6.5 | 5.5 | 5 | 4.5 |
5 | 8 | 7 | 6.5 | 6 |
6 | 9.5 | 8.5 | 8 | 7.5 |
7 | 11 | 10 | 9.5 | 9 |
8 | 12 | 11.5 | 11 | 10.5 |
据表可以看出,烈度与震源深度和震级的关系是( )
A.烈度与震源深度呈负相关,与震级呈正相关
B.烈度与震源深度呈正相关,与震级呈负相关
C.烈度与震源深度、震级都呈正相关
D.烈度与震源深度、震级都呈正相关
图中A地位于震中,震源深度为100千米,地震发生时产生的地震波(纵波)以8千米/秒的速度向外传播。那么位于图中B处的某海轮将于地震发生后约多长时间有震感
(可能参考的数据:√60000≈245,√100000≈216,√230000≈480)
A.30秒 B.40秒
C.50秒 D.60秒
读表及“震中分布示意图”,完成各题。
震级、震源深度与烈度的关系表
烈度
震级 |
5(km) |
10(km) |
15(km) |
20(km) |
3 |
5 |
4 |
3.5 |
3 |
4 |
6.5 |
5.5 |
5 |
4.5 |
5 |
8 |
7 |
6.5 |
6 |
6 |
9.5 |
8.5 |
8 |
7.5 |
7 |
11 |
10 |
9.5 |
9 |
8 |
12 |
11.5 |
11 |
10.5 |
1.据表可以看出,烈度与震源深度和震级的关系是( )
A.烈度与震源深度呈负相关,与震级呈正相关
B.烈度与震源深度呈正相关,与震级呈负相关
C.烈度与震源深度、震级都呈正相关
D.烈度与震源深度、震级都呈正相关
2.图中A地位于震中,震源深度为100千米,地震发生时产生的地震波(纵波)以8千米/秒的速度向外传播。那么位于图中B处的某海轮将于地震发生后约多长时间有震感
(可能参考的数据:√60000≈245,√100000≈216,√230000≈480)
A.30秒 B.40秒
C.50秒 D.60秒
读下表及震中分布示意图,回答1~3题。
|
5(千米) | 10 | 15 | 20 | |
≤3 | 5 | 4 | 3.5 | 3 |
4 | 6.5 | 5.5 | 5 | 4.5 |
5 | 8 | 7 | 6.5 | 6 |
6 | 9.5 | 8.5 | 8 | 7.5 |
7 | 11 | 10 | 9.5 | 9 |
8 | 12 | 11.5 | 11 | 10.5 |
1.据表可以看出,烈度与表中h和Ms的关系是
A.烈度与h呈负相关,与Ms呈正相关 B.烈度与h呈正相关,与Ms呈负相关
C.烈度与h、Ms都呈正相关 D.烈度与h、Ms都呈负相关
2.图中A处地震 h为10千米,假如当地震发生时产生的地震波(纵波)以8千米/秒的速度向外传播,则位于图中B处某海轮将于震后约多少时间有震感?
A.30秒 B.40秒 C.50秒 D.60秒
3.下列多地震的地区与图中A地位于同一地震带内的是
A.土耳其 B.智利 C.阿富汗 D.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