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早在18世纪就存在海上丝路﹣海参贸易航线。每年12月份茫咖撒人从望加锡出发到澳大利亚北部再向东至卡奔塔利亚湾进行海参捕捞、加工,于7月份向北回到望加锡;再通过华商输送到中国厦门,能满足当时中国海参需求的1/4;直至19世纪末南澳政府禁止海参捕捞而结束。据记载,1792年船队满载返航时在图中甲地附近遭遇恶劣天气而损失惨重。
材料二 下图为中澳海参捕捞、贸易路线图,如表为望加锡和艾利安格拉降水资料。
(1)描述望加锡和艾利安格拉的降水特点差异并分析原因。
(2)根据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分析茫咖撒人前往澳洲北海岸进行海参捕捞的时间并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分析,望加锡远洋海参捕捞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答案】(1)特点:年降水量望加锡更加丰富(艾利安格拉年降水总量更少);望加锡雨季更长(旱季更短)(艾利安格拉雨季稍短(旱季稍长);雨季望加锡降水更加丰富(艾利安格拉雨季降水较少)。原因:望加锡纬度更低,受赤道低压控制时间更长;(艾利安格拉纬度较高,受赤道低压控制时间稍短);望加锡海域广,水源充足,雨季降水更丰富;(艾利安格拉受西侧陆地(地形)影响,西北风带来水汽较少,雨季降水稍少)。
(2)12月太阳直射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至该地左偏成西北风,有利于船舶顺风顺水向南向东航行。
(3)中国海参需求量大,市场广阔;远洋航海和海参捕捞技术的发展;澳大利亚北岸海参资源丰富;当时宽松的政策环境。
【解析】
本题以中澳海参捕捞、贸易路线图为背景,考查大气环流对气候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1)依据材料提示,望加锡和艾利安格拉的降水特点差异是:年降水量望加锡更加丰富而艾利安格拉年降水总量更少;望加锡雨季更长、旱季更短,而艾利安格拉雨季稍短、旱季稍长;雨季望加锡降水更加丰富,艾利安格拉雨季降水较少。原因:望加锡的纬度为7°S,纬度更低,受赤道低压控制时间更长,为热带雨林气候;艾利安格拉纬度为15°S,纬度较高,受赤道低压控制时间稍短,为热带草原气候;望加锡位于马来群岛,海域广阔,水源充足,雨季降水更丰富;艾利安格拉背靠澳大利亚大陆,受西侧陆地的地形阻挡,西北风带来水汽较少,雨季降水稍少。
(2)依据材料信息, 茫咖撒人每年12月前往澳洲北海岸进行海参捕捞,因为12月太阳直射南半球,赤道低压和东北信风南移至该地左偏成西北风,利用偏北风的风力,船舶顺风顺水向南向东航行。
(3)中国人口众多,经济较发达,海参需求量大,市场广阔;科技的进步,远洋航海和海参捕捞技术的发展;澳大利亚北岸生态环境保护好,适合海参的生长,海参资源丰富;当时宽松的政策环境,对海参捕捞限制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