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表示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导致甲地年平均气温线弯曲的因素是
A.冬季风 B.地势 C.天气 D.纬度
【2】图中D地沼泽地广布的自然因素是
①气温低、蒸发弱
②有凌汛现象
③地势低平
④河网稠密
⑤夏秋雨多
⑥地下有永久冻土
A.①③④⑤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
【1】B
【2】D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可知,甲地等温线向低纬度凸出,说明其年均温比东西两侧低,结合我国地形区分布可知,该地位于小兴安岭地区,海拔较两侧高,所以气温低,是由于地形地势影响,故选B。
【2】图中D处是我国东北的三江平原,纬度较高,所以蒸发微弱,是形成沼泽的条件之一,故①正确。松花江自西南流向东北,在秋季时下游先结冰,春季时下游后融冰,这些都影响了江水下泻入海,使得地表积水,是形成沼泽的条件之一,故②正确。这里地势低平,江水入海不畅,地面积水,也是形成沼泽的条件之一,故③正确。地势低平处,河道较多,主河道不明显,也影响了河水下泻,也成为形成沼泽的条件,故④正确。我国东北位于季风气候区,夏秋季节降水多,部分滞留在河床和低洼地中,在晚秋、冬季和初春时节,因低温形成冻土,甚至深层地下形成永久性冻土,这些都使得地表水没有充分下泻和渗透,大量残留在地表,所以⑤、⑥都是形成沼泽的条件,故选D。
【题目】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8分)
材料1:我国东、中、西部第四次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人口密度统计图
材料2: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状况
海拔(米) | <200 | 200~500 | 500~1000 | 1000~2000 | 2000~4000 |
人口数量(万) | 73345.1 | 19427.8 | 8647.5 | 10037.1 | 1590.8 |
人口比例(%) | 64.9 | 17.2 | 7.7 | 8.9 | 1.4 |
面积数量(万km2) | 144.5 | 97.2 | 162.5 | 39.9 | 315.9 |
面积比重(%) | 15.0 | 10.2 | 16.9 | 25.0 | 32.9 |
材料3:“八五”末期,我国云南、贵州、四川3省贫困人口最多,总计2000万左右,至1999年在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仍接近600万,与之相邻的西藏贫困人口不足100万。
(1)材料l反映出1990年一2000年间我国人口分布发展的趋向是什么。
(2)根据材料2可得出我国人口的垂直分布规律是
(3)试从自然、社会经济等角度简析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
(4)从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出发,说明能否向西藏进行大量的人口迁移?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