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9年8月小非同学从合肥飞往甘肃,开启了“西北”之旅(图甲)。
材料二:旅行过程中,沿线主要的自然景观(图甲为旅游线路图,图乙为A处鸣沙山和月牙泉景观图,左图丙为B山口地区常见地貌图片,图丁为D处张掖丹霞地貌照片)。
(1)形成A处鸣沙山景观的地质作用是 ,该地质作用在我国 (干旱或湿润)地区多见。
(2)按照成因,D处张掖丹霞的岩石类型属于 ,判断依据是 。
(3)B山口地区常见地貌名称为 ,简述其形成过程。
(4)C地属于青海湖流域,该地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该地晴天多,太阳辐射强,简述原因。
【答案】(1)风力沉积;干旱。
(2)沉积岩;层理构造(分层结构)。
(3)冲积(洪积扇)山区,河流流速快,夹带大量泥沙,出山口后地形平坦,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扇状堆积体。
(4)陆地内循环内陆地区,地形阻挡水汽难于进入,降水少,晴天多;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解析】
本题以小非同学旅游线路为背景,考查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成因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偏大,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1)依据图文信息,可以判断形成A处鸣沙山景观的地质作用是风力沉积作用;该地质作用多出现在我国的干旱地区,由于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风力作用强。
(2)读图可知,按照成因,D处张掖丹霞的岩石类型属于沉积岩;判断依据是:岩层水平分布,层理构造明显。
(3)读图可知,B山口地区常见地貌名称为冲积(洪积)扇;其形成过程大致为:位于山口地区,上游河流流速快,夹带大量泥沙,出山口后地形变得平坦开阔,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扇状堆积体。
(4)读图可知,C地属于青海湖流域,青海湖流域为内流区,该地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陆地内循环;该地晴天多,太阳辐射强的原因是:位于内陆地区,距海远,周围被高大山脉包围,地形阻挡水汽难于进入,降水少,晴天多;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