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大学地理系的同学,利用假期时间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以下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最有可能是学生甲所绘制的是________图。
(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最高海拔的一个。”属于学生乙绘制的图是________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3)学生丙说道:“我这次在同一个地方,冒着夏季高达40多摄氏度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艰苦。”你认为哪幅图可能是学生丙绘制的_______?它的名称是什么________?主要是由什么地质作用形成的_________?
(4)图D地貌形成位置为________,该地河流流速________,泥沙________而成。该地貌往往是重要农业产区,产生的优势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生乙和丙所在地都是我国太阳能丰富地区且昼夜温差大,分别分析学生乙或学生丙所在地太阳能丰富的原因和昼夜温差大的原因,两地任选其一:________。
【答案】B C 冰川侵蚀作用 A或E A是风蚀蘑菇,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E是沙丘,主要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 河口(入海口) 慢 沉积 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 乙:海拔高,空气稀薄或者丙: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两地昼夜温差大均是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气温低。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外力作用对我国地表形态的影响及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难度一般。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南三亚地区,海浪作用显著,B图为海浪侵蚀形成的海蚀陡崖,据此判断B图正确。
(2)C图为冰川侵蚀形成的冰斗和角峰,发生在高纬或高山有大规模冰川运动的地区;根据题干“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最高海拔的一个”,可知C图符合题意。
(3)根据题干中的“四十多度高温”可知,该同学画的地方是沙漠地区,风力作用显著;根据图示可知,A是风蚀蘑菇,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E是沙丘,主要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A图和E图发生在干旱的沙漠地区,符合题意。
(4)读图可知,D地貌位于河流入海口(河口),入海口(河口)地区由于地势平坦,海水顶托作用显著,因此水流速度慢,搬运能力弱,泥沙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地貌。河口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5)依据乙丙同学的描述,结合题干可知,乙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丙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光照充足,气温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气温低,昼夜温差大。丙地深居内陆,各大洋水汽均很难到达,降水少,晴天多,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光照充足,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