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母亲的《锁麟囊》

王虹莲

读完了博士,又从国外镀了金,她却没有很好的前程,在公司里受到排挤。

她整夜失眠,甚至,与这个世界说再见一直是她心里的念头。

如果不是念着母亲,她真的就去了。母亲抚养她实在是不容易——母亲那时没有工作,一个人糊火柴盒供她上学,她读到博士,是母亲一分钱一分钱供出来的,她想给母亲一个最好的回报,但是……

母亲文化不高,喜欢听单田芳的评书,粗重沙哑的声音几乎天天想起。那却是她不喜欢的,她觉得那是下里巴人的东西,她宁愿一个人选择沉默地呆着。一天黄昏,她还是一个人发呆,看着外面的天空,暮色沉沉,好象要下雨了。她就突然又听到了单田芳的评书,在这寂静的黄昏里,那评书显得更沙哑吵闹。她歇斯底里地嚷了一句:你能不能不听这种东西?

声音马上就没有了,以后几天的黄昏也是沉静的,死了一样的沉静。她反而又觉得太安静了。她想,真的太没有意思了。

又一个黄昏。她听到外面有人唱京剧。是一个女人的声音,很婉转婀娜的调子,那戏词更吸引了她: 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 参透了酸辛处泪湿衣襟。我只道铁富贵一生享定,又谁知祸福事倾刻分明。想当年我也曾撒娇使性, 到今朝只落得旧衣破裙。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 他叫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

她呆住,这么有禅意的戏词,真是美丽得不像样子,她随便对母亲说了一句:这京剧唱得可真好。但她知道,母亲并不能懂得。

第二天,那个女人的声音又响起来,她伸出头去,看到一个快四十岁的女人,微胖,在那里认真的唱着,而且还穿着戏衣,甩着水袖,还是那段。她站在楼上,看呆了。

母亲过来说:是《锁麟囊》,传统的程派戏,程砚秋先生的,是知识分子的流派,周总理也喜欢呢。她惊讶地回过头去看着母亲。

程派的调子,倒蛮符合她的心境。那天晚上,她睡得很好。

后来,她几乎都能听到这个女人在楼下唱戏,总是程派,幽咽婉转,婀娜悠扬,非常让人喜欢。是那种禅意的喜欢。

她活得多好啊!她对母亲说。

母亲说:你以为她很快乐吧,其实,她下了岗,丈夫前年出车祸死了,儿子还有痴呆症。你看,人家都活得这么快乐。母亲没有指责她的意思,但她觉得真是让母亲跟着自己受了很多苦。

她居然也喜欢了京剧,喜欢了程派,她出去买了好多光盘,都是京剧程派的——程砚秋、李世济、张火丁……家里终于又出了动静,而且,有一天她说:妈,您接着听单田芳吧,我觉得他说得蛮好的。

日子就这样慢慢过来的了。

她休息了半年之后换了公司,有了新职位,开着自己的车,车里放着她最喜欢的京剧,她正准备做五月的新娘……她觉得所有的日子都甜美芬芳。

她想,她得感谢楼下那个女人。

女人不是常常来楼下唱戏了,有一天她休息,女人又来了。她出去买了一大束香水百合,然后来到楼下找那个女人。

她讲了半年来的经历,然后说:大姐,谢谢您的京剧,是您那段《锁麟囊》救了我。

女人笑了:别谢我,谢您的母亲吧。”“母亲?她疑惑了。

我本来只是心烦的时候偶尔来唱唱,你的母亲找到我家里,问我唱的是什么,还请我再去唱……”

【1】小说主人公的情绪产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锁麟囊》是楼下的女人唱的,为什么小说却以母亲的《锁麟囊》为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小说最后才通过女人之口,交待母亲的一些做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锁麟囊》调子婉转,戏词富有禅意。 楼下女人凄惨经历的对她的影响。 母亲对女儿深深地爱与细心地呵护(母亲精心的安排)。

【2】楼下的女人本来只是偶尔唱唱;在母亲的请求下才天天来唱的;以此为题,更能突出小说的主旨,即母亲对女儿的深深的爱。

【3】小说是站在的角度叙述的,这样安排符合的认知过程。这种倒叙(也可答补叙)的写法,既照应上文,又使文章富有变化,行文有波澜,更好地突出了母亲的爱。

【4】小说塑造了一个为了女儿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深爱女儿的母亲的形象。她文化不高,坚强无私,没有工作,一个人糊火柴盒供女儿上学,读博。但对女儿体贴入微,想尽办法开导女儿,女儿不喜欢评书,她就不再听了,女儿喜欢听《锁麟囊》,她请人天天唱,还用唱戏女人的经历开导女儿,她用爱救了女儿。

【解析】

【1】从第6段开始,主人公的情绪开始变化,由原来的内心的抑郁、烦躁逐渐变得热爱生活、心情平静、重新振作。其中《锁麟囊》曲调、戏词,楼下女人的经历、母亲的关怀等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2】《锁麟囊》明明是楼下女人唱的,题目却说是母亲的,结合内容可知,《锁麟囊》是母亲请求女人唱的;题目突出母亲,也就突出了文章的主旨歌颂母爱

【3】本题考查小说的艺术手法,小说结尾通过女人之口,交代了母亲的做法,其艺术效果应从记叙顺序、主旨等角度切入。按常理,母亲的行为应发生在变化之前,作者把它放在结尾写,并且是通过女人之口,符合她的认知规律,突出了母爱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特点。结构上,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文章有波澜,有起伏。

【4】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体现出来的,搜寻描写母亲的文字, 从不同角度分条概括。总结时要善于运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天窗室

【美】欧·亨利

帕克太太领着丽森小姐去一楼看双开间客厅。这壁柜里,可以放骨骼标本,麻醉剂,或者——”

我不是大夫。丽森小姐打了个寒战说。

帕克太太用冰冷的眼色瞪了一眼,领她去看二楼。

八块钱吗?丽森小姐说,啊呀!我只是一个穷苦的做工小姑娘。

帕克太太露出鄙夷的神情,领她到三楼去看斯基德先生的大房间。斯基德先生整天呆在里面写剧本。每个找房子的人总被引到他房里去欣赏门窗垂饰。每次参观后,斯基德先生害怕被勒令搬家,就会付一部分欠租。

这太美啦。丽森小姐看着门窗垂饰,嫣然一笑,笑容跟天使一般美。

她们走后,斯基德先生忙把他剧本里黑发、高挑的女主角抹去,换上一个头发浓密光泽,容貌秀丽活泼,娇小顽皮的姑娘。

不久便响起了一声:克拉拉!警钟似的向全世界宣布丽森小姐的经济情况。一个黑皮肤小鬼带她爬上阴森森的梯子,把她推进一间顶上透着微光的拱形屋,吐出带有威胁意味的字眼:两块钱!

我租下!丽森小姐嘘了一口气。

丽森小姐每天出去工作。晚上她带一些有字的纸张回家,用打字机誊清。没有工作的晚上,她就跟房客们一起坐在门口台阶上。每逢此时,男房客们都乐开了,马上围拢过来。尤其是斯基德先生,他心里早把丽森小姐派做他私人浪漫剧的女主角。还有血气旺盛的大胖子胡佛先生,和年轻的埃文斯先生。

一个夏天傍晚,房客们闲坐着,丽森小姐忽然抬头看看天空,爽朗地笑起来,嚷道:

哟,那不是比利·杰克逊吗!丽森小姐用纤细的指头指着。每天晚上我都可以从天窗里望到它。我管它叫比利·杰克逊。

可不是吗!在公立学校教天文的朗纳克小姐说,我倒不知道你是个天文学家呢,丽森小姐。

是啊,我跟任何一个天文学家一样,知道火星居民的秋季服装会是什么新式样。

可不是吗!朗纳克小姐说。你指的那颗星是仙后座里的伽马。

哦,埃文斯先生说,我认为比利·杰克逊这个名字好得多。

我也同意。胡佛先生呼噜呼噜喘着气,反对朗纳克小姐。

从这儿望去还不是顶清楚。丽森小姐说,一到晚上,我的屋子就像煤矿的竖井,比利·杰克逊就像是夜晚女神用来扣睡衣的大钻石别针了。

之后有一段时期,丽森小姐没有带那些纸张回来打字。她早晨出门挨家挨户地跑事务所,受尽了冷落和拒绝。

有一晚,丽森小姐筋疲力竭地爬上了帕克太太的石阶。她没有吃晚饭。在她踏进门厅的当儿,胡佛先生遇到她,看准机会向她求婚,一身肥肉颤巍巍地挡在她面前。丽森小姐闪开了,他想去抓她的手,她却举起手来,有气没力地给了他一个耳光。

她倒在床上,在那个地府般的屋子里,慢慢地抬起沉重的眼皮,微微笑了一下。因为比利·杰克逊正透过天窗,安详、明亮地照耀着她。她想抬起胳臂,抬了两次都没有成功。第三次,她总算把两只瘦削的手举到了嘴唇上,从黑暗的深渊中朝比利·杰克逊飞了一吻。

再见啦,比利。她咕哝着,你在几百万英里外,甚至不肯眨一眨眼。可是,当四周漆黑一片时,你多半还待在我能看见的地方,是吗?……几百万英里……再见啦,比利·杰克逊。

第二天上午十点钟,克拉拉发觉丽森小姐的房门还锁着,喊人把门撞开。有人便跑去打电话叫救护车。

没多久,救护车开到。一位穿白亚麻布罩衣的年轻医生跳上石阶,他举止沉着、灵活,光洁的脸上显得又潇洒,又严肃。

四十九号叫的救护车来了。他简洁地说,出了什么事?

帕克太太没好气地说:用尽了各种办法,还是救不醒她。是个年轻的女人,叫埃尔西·丽森小姐。

什么房间?医生暴喊起来,帕克太太生平没有听到过这种询问房间的口气。

天窗室,就在——

医生显然很熟悉天窗室的位置,四级一跨,已经上了楼。

不一会儿,就看见医生抱着那个天文学家下来了,那神情像是抱着一个死去的亲人。

他们注意到,医生并没有把他抱着的人安顿在担架上,他只是对司机说:拼命快开吧,威尔逊。

第三天早晨报纸上有消息说,贝尔维尤医院收了一个住在东区某街四十九号,因饥饿而虚脱的年轻女人。负责治疗的医生比利·杰克逊声称,病人定能复原。

(选自《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有删改)

【1】小说题为天窗室,为什么开头写帕克太太带领丽森小姐逐层看房的过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画线句表现了丽森小姐什么样的心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概括主人公丽森小姐的形象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以第二天上午丽森小姐被比利·杰克逊医生所救结尾,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