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棕榈油是世界主要油料作物,它是油棕榈树上的棕榈果压榨而成。油棕榈树是一种喜光热、好水忌涝的植物。印度尼西亚是世界重要的油棕果生产国,产品主要用于出口。二 战后,世界新兴的油棕榈林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亚。2008 年 5 月,印尼被迫搁置大型棕 榈油开发项目。下图示意印度尼西亚地理形势与苏门答腊岛地形和印尼原始森林破坏景观。

(1)指出苏门答腊岛山脉的走向并说明判断理由。

(2)解释印度尼西亚河流众多且而短小的原由。

(3)分析二战后印度尼西亚成为世界新兴油棕榈树主要种植区的原因。

【答案】(1)走向:西北—东南向。 原因:山脉是流域的分水岭;河流多呈西南东北流向与山脉走向垂直。经线指示南北方 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苏岛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河流发育且数量多,岛屿面积有限,呈狭长轮廓,岛屿中部多山地,河流入海距离短。

(3)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带,终年高温多雨,日照较强;多山地的地形 利于排水;优越的地理位置便于对外出口、能增加就业和促进经济发展。

【解析】

本题以苏门答腊岛地形和印尼原始森林图为背景,考查印度尼西亚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1)山脉走向即分水岭,分水岭两侧河流向两边流,东北一侧河流向东北流注入海洋,西南一侧河流短小,向西南流注入海洋,图中经纬线可判断方向,因此苏门答腊岛山脉的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

2)河流多少与气候降水关系最大,河流长短与岛屿面积大小有关。该岛地处赤道,常年赤道低压控制降水丰富,河流水系发达,河流众多,但岛屿面积比较小,因此河流短小。

3)考察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此题从气候、地形、交通、市场、技术、劳动力、政策等方面回答;雨林气候,高温多雨,日照较强;地形利于排水;沿海港口多,海运便利,便于出口;国际市场需求量大;政策支持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 9月份,在一个晴朗的周六下午2时,在学校的地理专用教室,济南某普通高中的小李和小王两位同学结合所学的大气知识设计了下面两个实验来探讨热量在大气和不同下垫面之间的传递过程及其差异。实验过程Ⅰ可简要描述如下:(1)取甲、乙两个同样的空密闭容器,且两者内部均为10℃的干空气。(2)接下来,在甲、乙两容器内分别加入同体积的水和干沙子;并将完全相同的两个温度计(已清零)分别固定在水和干沙子内的相同深度上。(3)将两个密闭容器在同一时间并列放置在太阳下。(4)前半小时内,持续观察并描述温度计读数的变化情况;1小时内,每隔10分钟进行观察并记录温度计度数。(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与所学的相关结论进行对照。

结合以上描述和下面的图片信息,思考并回答问题。

1下面关于前半小时内,甲、乙两容器内温度计读数变化情况的描述合理的是

A.同步升温B.无明显变化C.甲升温快于乙D.甲升温慢于乙

2在数据分析的时候,两位同学发现甲容器内温度计的读数均低于乙容器,原因可能是

①水与干沙子的热力性质差异 ②水与干沙子的热量传递方式相同,但同体积水的热容量更大③水与干沙子的透明度差异大④水体存在蒸发散热的现象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3上面的实验结束后,两位同学通过改变实验设计进行了第二个实验。实验过程Ⅱ的简要描述:除了“将温度计放置在水和干沙子上方的相同高度处”之外,其他实验步骤均与实验过程Ⅰ一致。实验的模拟图如下。下面关于前半小时内,丙、丁两容器内温度计读数变化情况的描述合理的是

A.同步升温B.无明显变化C.丙升温快于丁D.丙升温慢于丁

4丙、丁两容器内的干空气,从初始状态下的10℃到实验Ⅱ过程中两温度计均出现了显著的读数增大情况(干沙子上部温度计的读数更高)。在此过程中,下面关于热量传递过程的推断合理的是

A.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升温

B.温度计通过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升温

C.主要因水和干沙子对上部空气加热的结果

D.水和干沙子主要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了大气

5实验Ⅱ过程中,丙、丁两容器内的空气在气压(P)指标上发生的变化最可能为

A.与初始状态一致B.P丙=P丁C.P丙>P丁D.P丙<P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