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里海东岸到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公元前4000年以来,沿线的环境演化和农业文明变迁明显。通过考古发现的不同年代相关证据,可用于探索丝绸之路沿线东西方物质交流和文化融合及其进程。丝绸之路沿线的粮食作物主要是粟黍、大麦和小麦。粟黍原产于我国黄河流域,大麦、小麦是西亚驯化的生物。丝绸之路沿线的新疆巴里坤湖是东天山北麓的高原湖泊,面积最大时达800多平方公里。下图示意不同年代丝绸之路沿线小麦、粟黍出现的频率和巴里坤湖附近遗址数量、有机质含量及湿度的变化。

(l)公元前2000-公元前1000年是丝绸之路沿线东西方文明交流融合进程加速最明显的时期,找出判断的证据。

(2)公元前2000-公元前1000年丝绸之路沿线逐渐形成“小麦/大麦一粟黍一畜牧业的混合型绿洲农业”的生产模式,分析其原因。

(3)在巴里坤湖附近发现的遗址中,公元前1000年一公元元年期间的遗址较多且数量稳定,推测其原因。

【答案】(1)遗址数量增多迅速:(耕作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迅速。

公元前2000年之前丝绸之路沿线以畜牧业为主;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000年间,来自黄土高原的物种(如粟黍)、技术与来自西亚的物种(小麦/大麦)、技术在丝绸之路沿线的绿洲汇合交融;该时段湿度增加,水源增多,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沿线绿洲中心自然条件较好,谷物生产比重增大,畜牧业比重下降,形成混合型绿洲农业;位于东西方交流的交通要道,人口增多,交流的活跃度增加,市场需求的数量和品种逐渐增多;绿洲居住条件较好,经济水平较高,劳动力增多。

(3)遗址较多:丝绸之路沿线小麦、粟黍出现的频率较高,种植面积大,食物供应充足位于丝绸之路,人流、物流量大,居住地和经济社会活动场所较多;巴里坤湖附近位于东天山北麓的迎风坡、降水较多;天山积雪融水较多,水源较充足湿度较大,植被覆盖率较高,土壤较肥沃,人类经济、社会文化活动较活跃。

数量检定丝绸之路沿线小麦、粟黍出现的频率变化不大,种植面积稳定,食物供应稳定;有机质含量维持较高水平,环境稳定性较好;湿度较大,风沙少,侵蚀弱,当时居住地和经济、社会活动场所被沙漠淹埋的可能性小;自然灾害较少,社会稳定。

【解析】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读不同年代丝绸之路沿线小麦、粟黍出现的频率和巴里坤湖附近遗址数量、有机质含量及湿度的变化示意图可知,公元前2000-公元前1000年遗址数量增多迅速,耕作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迅速,说明此时期是丝绸之路沿线东西方文明交流融合进程加速最明显的时期。

(2)公元前2000年之前丝绸之路沿线以畜牧业为主;读图可知公元前2000~公元前1000年间,该时段湿度增加,水源增多,来自黄土高原的物种(如粟黍)、技术与来自西亚的物种(小麦/大麦)、技术在丝绸之路沿线的绿洲汇合交融;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沿线绿洲中心自然条件较好,谷物生产比重增大,畜牧业比重下降,形成混合型绿洲农业;位于东西方交流的交通要道,人口增多,交流的活跃度增加,市场需求的数量和品种逐渐增多;绿洲居住条件较好,经济水平较高,劳动力增多。故公元前2000-公元前1000年丝绸之路沿线逐渐形成“小麦/大麦一粟黍一畜牧业的混合型绿洲农业”的生产模式。

(3)公元前1000年一公元元年期间巴里坤湖附近发现的遗址较多的原因与丝绸之路沿线农业发展好,食物供应充足,沿线人流物流量大,社会经济活动场所较多及巴里坤湖附近位于东天山北麓的迎风坡降水较多和天山积雪融水较多,水源较充足湿度较大,植被覆盖率较高,土壤较肥沃,人类经济、社会文化活动较活跃等因素有关

由于丝绸之路沿线食物供应稳定,环境稳定性较好,湿度较大、风沙少、侵蚀弱,被沙漠淹埋的可能性小;自然灾害较少,社会稳定。故公元前1000年一公元元年期间巴里坤湖附近发现的遗址数量稳定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环境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牧交错带是农、牧交汇的过渡地带,中国历史上的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陇西地区、银川和河套平原全部置于秦的版图之内,设置郡县,鼓励屯垦,以戍边屯垦和移民富边的形式,开始了大规模的农垦种植业活动,农牧界线向西北方向大大推进。到两汉时期,随着人口的增加,为缓解人口压力,继续推行“移民富边”政策,农垦达到高潮,农牧界线曾一度北移到阴山以北。东汉后期,由于停止移民屯垦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农牧界线曾向南推移,使草原和森林植被有所恢复,牧区范围有所扩大。唐宋时期统治者为巩固边防、充实国库和边防屯田自给,推行“军垦和民垦”,奖励耕垦,在唐代中叶以后农牧地区分界线又向北推移。两宋以至元代,本区移民数量和开垦规模都较小,农牧界线大体在今陕北与内蒙古之间。明代为设防固守边疆,组织军士和平民屯田,进行大规模屯垦,清代人口剧增,迫于人口压力,允许人民到内蒙地区自由垦殖,农田又发展到阴山以北。

——苏志珠等《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形成之探讨》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的甘肃省敦煌莫高窟于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有学者曾说:“气候与莫高窟息息相关,它使洞窟内的泥塑、壁画得以保存千年,但同时也在一点点剥蚀着它们。”

(2)说明当地气候对莫高窟文物保护的影响。

2014年8月1日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正式对外开放,莫高窟旅游模式因此发生变化。

开放前:游客最多实地参观10个洞窟(用时120分钟)

开放后:网络预约数字展示中心观看主题电影、球幕电影,参观8个有代表性

的“数字洞窟”实地参观7个洞窟返回数字展示中心休息、购物(用时150-180分钟,其中实地洞窟内参观时间75分钟)

(3)简述数字展示中心的开放对莫高窟景区的有利影响。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