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分别是“中国东北地区(局部)图”和“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该地耕地类型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其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这对当地城郊农业的生产条件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3)图中的太湖平原是著名的“鱼米之乡”,随着时代的发展,其“粮仓”地位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有什么?
(4)东北地区的三江平原湿地广布的原因是什么?但是由于人口增加,粮食的需求增加,盲目对土地资源大量开垦造成湿地减少和退化。你认为湿地破坏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5)如今以口感绝佳、味道香甜著称的东北大米地位日益攀升,在国内粮食市场上价格一路上涨,试从气候角度分析东北大米质量好的原因。
【答案】(1)旱田 商品谷物农业
(2)市场更广阔,品种更多样;规模扩大;技术提高;信息、交通更通畅;农业用地减少
(3)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生态退耕;非农业用地增加。
(4)(气温: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地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土质:土质黏重,且有永久性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降水:夏雨集中,且多暴雨)三江平原处于中温带,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夏秋多雨,且多暴雨;有永久性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过度开垦沼泽的负面效应:气候变干;河川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土地退化;生态恶化,灾害频发;动植物资源减少;沼泽环境效益降低
(5)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有机质积累多;冬季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施用农药量小,污染小。
【解析】
本题是对比两个区域(中国东北地区和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考查农业的类型、农业的区位条件、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农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要求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1)东北地区地处秦岭-淮河以北,属于北方地区,降水少于800mm,适宜发展旱田,据教材可知,该地为商品谷物农业。
(2)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增加,用地规模扩大。人口增加,导致农产品的需求量增大,市郊农业市场更广阔,品种更多样;规模扩大来提高产量;技术提高,提高单产;信息、交通更通畅,便于更快运输到市区;由于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农业用地减少。
(3)太湖平原曾是我国商品粮基地,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即非农业用地增加),城市人口增加,导致对蔬菜、水果、花卉、乳肉禽蛋等需求增大,对粮食需求减少,所以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生态退耕。
(4)据教材所学知识应从气温、地形、土质、降水等方面回答。三江平原处于中温带,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夏秋多雨,且多暴雨;有永久性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湿地的破坏是因过度开垦湿地,带来的不利影响应从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生态、灾害、环境效益等方面回答。气候变干;河川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土地退化;生态恶化,灾害频发;动植物资源减少;沼泽环境效益降低。
(5)据教材所学知识,影响农业的气候条件应从气温、光照、热量、昼夜温差、降水等方面分析。东北为纬度较高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有机质积累多;冬季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施用农药量小,污染小。
区位因素 |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
自然因素 | 气候 | 光热条件影响农作物分布、复种制度、产量 |
地形 | 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宜于耕作,利于水利建设和机械作业; 山区地块小,林业、牧业发展条件优越 | |
土壤 | 土壤肥沃,单位面积产量高;土壤种类不同,作物种类也不同 | |
水源 | 影响农业的种植方式及农业类型; 在干旱地区,水源分布影响农业生产的分布 | |
社会经济因素 | 市场 | 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
交通运输 | 影响商品农业的分布;园艺业、乳畜业等要求较高 | |
政策 | 通过政策、税收等方式限制或鼓励某种农业生产活动 | |
科技 | 技术改进促进农业发展,使单产提高,成本降低,作物负担能力提高,使产地与市场间距离的影响力降低 | |
劳动力 | 劳动力的数量、素质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 | |
机械 | 机械代替了人力和畜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 |
冷藏技术 | 扩大了农业产品的销售范围 | |
环境因素 | 影响产品质量和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