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在板块的相互碰撞的地带,不可能形成的是( )A. | 裂谷 | B. | 高大的山脉 | C. | 深邃的海沟 | D. | 岛弧 |
分析 本题考查了板块构造学说的知识,六大板块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板块生长边界处出现裂谷、海岭,板块消亡边界出现高山、海沟.
解答 解:由题,在板块的相互碰撞的地带,不可能形成裂谷.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故选:A.
点评 该题考查了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把握,难度较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8.下列关于地理基本原理描述最可信的是( )
A. | 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白昼就越长 | |
B. | 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受副高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形成伏旱天气 | |
C. | 智利地处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多地震 | |
D. | 全球气温变化与CO2排放量关系密切,是因为CO2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 |
19.我国在东北地区推广水稻种植,较南方地区比较明显的优势表现在( )
A. | 人口密度大,劳动力资源丰富 | B. | 夏季光照时间长,稻米质量优 | ||
C. | 夏季温度较低,水分条件好 | D. | 降水季节变化大,更适宜水稻生长 |
16.该卫星运行的第一个周期内( )
A. |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 B. | 哈尔滨昼长先变长再变短 | ||
C. | 好望角附近海域风大浪高 | D. | 东京正午日影逐渐变长 |
3.若P地方时为0点,则图示时刻Q点所在纬线该日昼长约为( )
A. | 8小时 | B. | 12小时 | C. | 16小时 | D. | 20小时 |
7.甲板块为( )
A. | 美洲板块 | B. | 太平洋板块 | C. | 印度洋板块 | D. | 非洲板块 |
14.乙、丙两地未来的变化趋势是( )
A. | 距离越来越近 | B. | 距离越来越远 | C. | 距离不会有变化 | D. | 形成高大山脉 |
12.对于“蘑菇”形成的过程,以下解释可信的是( )
A. | 甲地冰川作用显著,冰川漂砾保护下部冰体不易消融而形成 | |
B. | 甲地冰川作用显著,冰川将漂砾带至冰柱上沉积而形成 | |
C. | 乙地风化作用显著,下部风化作用更强烈使岩石破碎而形成 | |
D. | 乙地流水作用显著,流水侵蚀近地面岩石而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