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图为我国某省年降水量等值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推测甲地年降水量高于周边地区的原因是
- A.山地地形截留水汽,形成地形雨
- B.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云雨较多
- C.湖泊蒸发导致水汽增多,降水增加
- D.茂密的植被涵养水源,增加空气温度
2.甲、乙两地相比
- A.乙地正午太阳高度较小
- B.甲地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
- C.乙地气温年较差较大
- D.甲地气温日较差较小
1. A
2. B
试题分析:
1.甲地位于闭合的6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中心,其降水量大于600毫米,降水量出现高值中心,可能的原因就是山地截留水汽(陕西黄龙山),形成地形雨,而且盆地、湖泊、植被的解释均不合理。
2.甲、乙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乙的纬度比甲低,正午太阳高度一年四季都比甲地大。乙地位于秦岭山脉,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甲地降水600~800毫米,从区域位置和降水量来看,甲地气候的大陆性比乙地更强些,所以甲地降水的年际变化比乙地大。甲地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也都比乙地大。关于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的另一种解释:乙地纬度比甲地低,海拔也比甲地高,所以乙地气温年较差比甲地小。乙地纬度低,日较差应该比甲地大。乙地海拔高,日较差又应该比甲地小,但乙地位于秦岭山区,纬度与甲地相差仅有2度,所以甲、乙两地属于中小尺度的地域范围,因此,地形对日较差的影响更大些,所以乙地海拔较高,日较差较小,加之乙地降水多,阴雨天气使乙地日较差更小些。
考点:该题考查天气和气候。
2. B
试题分析:
1.甲地位于闭合的6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中心,其降水量大于600毫米,降水量出现高值中心,可能的原因就是山地截留水汽(陕西黄龙山),形成地形雨,而且盆地、湖泊、植被的解释均不合理。
2.甲、乙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乙的纬度比甲低,正午太阳高度一年四季都比甲地大。乙地位于秦岭山脉,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甲地降水600~800毫米,从区域位置和降水量来看,甲地气候的大陆性比乙地更强些,所以甲地降水的年际变化比乙地大。甲地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也都比乙地大。关于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的另一种解释:乙地纬度比甲地低,海拔也比甲地高,所以乙地气温年较差比甲地小。乙地纬度低,日较差应该比甲地大。乙地海拔高,日较差又应该比甲地小,但乙地位于秦岭山区,纬度与甲地相差仅有2度,所以甲、乙两地属于中小尺度的地域范围,因此,地形对日较差的影响更大些,所以乙地海拔较高,日较差较小,加之乙地降水多,阴雨天气使乙地日较差更小些。
考点:该题考查天气和气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11·福建省高三3月质检)图甲是我国某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图乙为该省某地区甲河水系示意图,读图表材料回答8~9题。
编号 | 结构模式 | 投入产出比 | 产值(元/亩) |
① | 林网—粮食—蘑菇 | 1∶2.44 | 1 032.76 |
② | 林网—枣—粮—草莓 | 1∶2.70 | 1 819.10 |
③ | 林网—桃—粮—蔬菜 | 1∶2.71 | 1 809.40 |
④ | 林网—苹果—粮食—蘑菇 | 1∶2.69 | 1 865.00 |
8.甲河下游地区是重要的耕作区,当前限制其农业发展的突出自然因素是( )
A.土壤贫瘠 B.光照弱
C.水源不足 D.热量不足
9.甲河流域为缓解当地的生态危机,积极试验各种林农结合的生态农业,上表为部分试验的效益成果。其中,林农生态模式的每亩净收益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