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填表比较黄河上、中游径流量变化情况及其形成原因:

径流量变化

形成原因

上游

(源头—河口)

中游

(河口—孟津)

(2)说明黄河上游含沙量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答案】(1)

径流量变化

形成原因

上游

从源头到兰州,径流不断增大;从兰州到河口,径流量不断减少

从源头到兰州有多条支流汇入;从兰州到河口途经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量加大且灌溉用水大量增多

中游

径流量不断增大

流经半湿润地区,降水量增多,支流不断汇入

(2)含沙量变化不大,整体较少。上游由于植被覆盖率较高,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地表受到的冲刷小,河流含沙量小。

【解析】

本大题黄河干流径流量和含沙量流程变化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涉及河流流量变化及成因、含沙量变化及成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获取、描述、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1)比较黄河上、中游径流量变化情况直接从黄河干流径流量流程变化示意图获取信息并进行描述。黄河上、中游径流量变化情况的形成原因应流域内降水量、支流汇入量、蒸发量、用水量等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来看上游(源头河口)河段,图中显示,从源头到兰州,径流量不断增大,这是因为从源头到兰州流域有丰富的冰雪融水补给,而且流域内因海拔较高,蒸发较弱,有湟水和洮河等多条支流汇入,使得径流量不断增大;图中显示,从兰州到河口,径流量有减少趋势,这是因为从兰州到河口途经干旱半干旱地区,很少为支流汇入,且蒸发量加大,流经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灌溉用水大量增多,使得径流量不断减少。再来看中游(河口孟津)河段,图中显示,这一段径流量不断增大,这是因为该段主要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大多属半湿润地区,降水量增多,有汾河、渭河等多条支流汇入大量径流,使得中游径流量不断增大。

2)黄河上游含沙量变化情况从黄河干流含沙量流程变化示意图获取信息并进行说明。图中显示,从源头至河口镇,含沙量缓慢增加,变化不大,整体较少。黄河上游含沙量变化情况的形成原因应从植被、地形、支流等方面进行分析。黄河上游兰州以上河段,河流落差较大,但草原和森林植覆盖率较高,水土流失不严重,导致含沙量不高;黄河上游兰州至河口段,主要流经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大多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地表受到的冲刷小,水土流失较少,且该段几乎无支流汇入,从两岸汇入的泥沙少,因此河流含沙量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攀枝花市,四川省省辖市,是全国唯一以花名命名的地级市,介于东经101°08-102°15,北纬26°05-27°21之间。攀枝花市为高海拔、低纬度、高原型内陆山地城市。

材料一:下图分别为攀枝花地理位置、等高线地形、三大产业资料图。

材料二:攀枝花市气候干燥、炎热,为四季不很分明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3摄氏度,无霜期达350天,全年日照时间长达2300——2700小时,因此,攀枝花市又有太阳城的美称。

材料三:目前,攀枝花芒果种植面积达57万亩,芒果产业带动全市55万农民人均增收近2000元。攀枝花芒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13-19%,总糖高8-20%,果实可食率高65-79%,粗纤维含量低于0.6%,还富含B-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具有独特的甜、大、鲜的营养品质。

(1)从河流补给、径流量、含沙量和汛期等方面分析长江攀枝花段的水文特征。

(2)攀枝花已经成为我国西部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铁路用钢生产基地、品种结构最齐全的无缝钢管生产基地。请根据材料,简述其区位条件。

(3)读“攀枝花三大产业资料图”,推测该市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

(4)2010年03月25日,国家农业部批准对“攀枝花芒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试分析攀枝花芒果成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区位条件。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