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读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题。
自然带②南北延伸较长,主要是受到沿岸
A.向南流动的寒流影响
B.向南流动的暖流影响
C.向北流动的暖流影响
D.向北流动的寒流影响
香料作物华尼拉原产美洲,马达加斯加引种后成为全球最大生产国。华尼拉适宜生长环境为:气温21~32 ℃,年降雨量1 500~3 500 mm(要求9 个月雨季,3 个月旱季),海拔1 500 m 以下的坡地。据此并读图(马达加斯加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完在下列问题。
1.华尼拉的原产地最可能在( )
A.加拿大 B.墨西哥 C.秘鲁 D.阿根廷
2.图中最适宜华尼拉生长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以色列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沙漠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7﹪,冬季温和、夏季炎热,年蒸发量达2500毫米。然而先进的节水技术,使这个“不毛之地”变成了“花果之乡”,每年都有大量蔬菜、花卉出口到欧洲。
以色列能源缺乏,93%的能源依赖进口。目前能源消费以煤、天然气、原油为主。近年来,以色列政府大力发展可再生的替代新能源,按照规划,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结构组成大约为太阳能49%,风能30%,生物燃料21%。
材料二: 以色列部分地区的降水空间分布图。
(1)描述以色列降水的分布特点是 、 。
(2)以色列使用的新能源应该是以 为主,原因是 。
(3)以色列对欧洲的花卉出口量冬季 夏季(填“大于”或“小于”),试分析其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全长659km,落差254m,其中天生桥至纳贡全长14.5km,集中落差达181m,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能资源十分丰富,西江中下游河段全长343km,落差仅24m,不适合发展水电。红水河流域耕地面积、人口仅为西江中下游流域的一半多,而西江中下游流域GDP是红水河流域的5倍以上。
材料二:珠江流域图(该河全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
(1)分析红水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2) 与红水河段相比,根据河流的航运价值和水源价值,指出西江中下游河段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并分析其原因。
(3)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面临困境,许多外资企业迁往成都平原地区。试从影响产业转移的角度分析众多企业由珠三角迁往成都平原的原因。
下图是某一河流的某一测站2015年7月18日至20日的水文流量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1.降雨停止多少小时以后,测站附近才开始出现泛滥( 即流量超过高水位线 )
A.9 B.18 C.27 D.36
2.如果未来在相同的降雨状态下,该地水文流量的“洪峰”点却呈现向左偏移的情形,最可能反映下列哪种现象( )
A.测站上游植被遭受破坏
B.测站上游兴筑大型水库
C.测站下游开始兴筑堤防
D.测站下游大量引水灌溉
下图为某特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各类土地付地租能力与该地区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按照距市中心付地租高低划分,a、c城市功能分区分别是
A.工业区、商业区 B.工业区、住宅区
C.住宅区、工业区 D.商业区、工业区
2.图中b1、b2功能区相同,但级别不同,则在b2地区发展该功能区的原因是
A.位于农耕区附近地区,乳、肉、蛋食品丰富
B.位于城市工业区附近,工人上下班较方便
C.位于背风坡地区,空气湿度小,日照多
D.位于盛行风上风向,环境优美
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已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下图为我国某省从建国初期开始的自然增长轨迹”示意图,图中Ⅲ阶段为预测阶段。完成下列各题。
1.该省人口
A.I阶段人口数量大于Ⅱ阶段
B.Ⅱ阶段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
C.Ⅲ阶段不会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
D.②和③拐点的出现主要是受政策因素影响
2.单独二孩政策早于2014年在全国逐步开始实施,国家统计局在2016年1月19曰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全国出生人口为1655万,比上年减少32万。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之后,2015年出生人口不增反降,与此无关的原因可能是
A. 2015年经济增速减缓.人们生育意愿下降
B.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变化
C. 2015年是羊年,人们受传统思想影响,对生肖的偏好
D. 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现在的育龄妇女比例减小
下图为世界两区域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两区域
A.地势平坦,有相同的农业地域类型
B.外力作用均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C.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流量稳定
D.地处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2.两区域气候
A.均为热带气候类型
B.以冬雨型气候为主
C.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D.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
环境保护
大气氮湿沉降主要是指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氮氢化合物等被雨雪溶解或冲刷降至地面的过程。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氮湿沉降量逐月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市氮湿沉降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提出该市控制氮湿沉降量超标应采取的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