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读图以及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左图中信息判断欧洲此时正处在 季,此时中南半岛盛行 风。
(2)此时西欧沿海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和 。
(3)左图中A河流对鲁尔工业区形成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和 。
(4)根据右图信息,简述1970年以来鲁尔区第二产业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及其主要成因。
【答案】(1)冬;东北
(2)大气环流(或海陆分布);洋流;(或海陆分布)
(3)供水;航运
(4)第二产业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1985年至1990年略有回升;产业结构单一;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解析】
本大题以欧洲某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和鲁尔区就业结构变化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气候特征、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工业区位、产业就业结构及成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1)读图1可知,欧洲大部分地区气温在0℃以下,由此判断,欧洲此时正处在冬季。北半球冬季时,亚欧大陆内部形成冷高压,风从大陆吹向海洋,中南半岛受冬季风影响,盛行东北风。
(2)此时西欧沿海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气温大致向东递减,这主要是因为欧洲主要受温暖的盛行西风影响,西部离西风源地近,受西风影响强,气温较高,向东受西风影响变弱,气温降低;同时欧洲西部沿海有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流经,离海越近,受其影响越大,气温越高,反之越低,因此西欧沿海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主要影响因素是大气环流和洋流(或海陆分布)。
(3)判断地理位置和形态判断,图1中A河流为莱茵河,莱茵河为鲁尔工业区提供丰富的水源,同时提供廉价而便利的河运,从而促进鲁尔工业区的发展。
(4)图2(鲁尔区就业结构变化图)信息显示,1970年以来鲁尔区第二产业人口数量由1970年的近130万下降至1999年的80万,第二产业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1985年至1990年略有回升。这是因为鲁尔区因结构单一、世界钢铁市场过剩、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以及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导致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下降,提供的就业机会相对减少;还与第二产业的发展,自动化生产的推广,需要的劳动力减少等有关。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