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5.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甲河的水文特征.
(2)从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角度,分析保护甲河流域水环境的措施.
(2)从城市化角度说明图中多条铁路交汇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分析 (1)河流的水文特征从流量、流量的季节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角度分析.
(2)可持续原则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公平性原则:包括同带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其他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共同性原则:许多区域性的问题往往会转化全球性的问题,这就要求地方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的整体协调.持续性原则是指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
(3)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变化过程,包括农业人口非农业化、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张,城市用地不断向郊区扩展,城市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城市社会、经济、技术变革进入乡村的过程.
解答 解:(1)图中甲河位于我国贺兰山西部,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较小,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河流所处的纬度较高,有结冰期;河流流经区域植被覆盖情况不好,河流的含沙量较大.
(2)图中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主要指区域的公平性,就是河流上中下游区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要从资源的节约、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防治污染等角度分析.
(3)要注意从“城市化角度”分析.城市化主要表现在城市人口数量、所占比重、城市规模和城市化水平等方面.交通的发展会促进城市二、三产业的发展,而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动力.
故答案为:(1)径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有结冰期,含沙量大.
(2)公平性角度:要兼顾河流上中下游对水资源的需求;持续性角度:要进行水资源功能区规划,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注重流域植被保护,建设水源保护区;加强污水治理,防止河流污染.
(3)铁路运输促进了乙城市第二、三产业(经济)的发展;使乙城市人口增多,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点评 该题考查了城市化的过程与影响,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所给的资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A. | 不透水面积增加,使地表径流增加 | B. | 地表植被减少,使下渗量增加 | ||
C. | 城市热岛效应,使降水量减少 | D. | 建筑物增加,使地表径流量减少 |
A. | 同一经线上各地看日出的时间相同 | |
B. | 同一经线上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 |
C. | 同一经线上各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均为一年中最大值 | |
D. | 同一经线上各地地方时不同 |
A. | 冲击甲地制造行业 | B. | 改善我国环境状况 | ||
C. | 提高产品生产成本 | D. | 增加甲地就业机会 |
A. | 劳动密集型工业 | B. | 技术密集型工业 | C. | 原料指向型工业 | D. | 资金密集 |
A. | 辐射A减弱 | B. | B辐射增强 | C. | C辐射增强 | D. | D辐射增强 |
盐池盛产食盐,在南风盛行的季节,湖边盐田常有“南风一吹,隔宿成盐”的奇特现象;图中a为盐池及周边地区图,某地理研究小组研究发现,图a中甲河流域大规模发展种植业,对盐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图中b为某地理研究小组绘制的图a中①处河流河床剖面图,研究小组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该河床剖面的形成与黄河先后流经的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表为运城的气候资料.
运城气候资料(1961-2007年统计资料)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平均温度°C | -0.9 | 2.6 | 8.8 | 15.4 | 20.9 | 25.7 | 27.4 | 26.3 | 20.9 | 14.5 | 6.8 | -0.5 |
平均降水量( ) | 5.0 | 6.6 | 20.1 | 38.1 | 46.6 | 65.1 | 110.0 | 82.2 | 79.3 | 51.7 | 20.2 | 4.6 |
(2)简述图a中甲河流域大规模发展种植业对盐池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图b中所示黄河河床剖面的形成过程.
A. | 中心商务区 | B. | 工业区 | C. | 住宅区 | D. | 文教区 |
A. | 上游湿地大量破坏 | B. | 下游修建了大型水库 | ||
C. | 上游植被恢复较好 | D. | 下游城市化的快速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