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下列有关长江中游洞庭湖(D湖)地区的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分析洞庭湖流域的地形特点。

(2)简析图示的洞庭湖沿岸某地土地利用变化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3)针对洞庭湖区经常出现的洪涝灾害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治山必先造林”的治理思路。谈谈你对这一治理思路的理解。

【答案】(1)东、南、西三面山地环绕,中部和北部地势低平以平原为主。

(2)围湖垦殖,湖面缩小造成湖泊对长江干流的调蓄能力下降;流域内易发洪涝灾害;湖泊对周边气候的调节能力下降;工业废水的排放,水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3)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湖区多洪涝灾害,与湖泊萎缩,调节能力下降有关;湖泊萎缩,从自然原因而言,主要与入湖河流泥沙增多密切相关;入湖河流泥沙增多,又主要与上游山区因滥垦乱伐导致水土流失有关。所以必须在山区加强植被保护、植树造林,实行湖、江、山综合治理。

【解析】

本题涉及知识点多,但为基础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

1)地形特点应从主要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等方面分析。读图可知,该地东、南、西三面等高线密集,海拔较高,因此东、南、西三面山地环绕;中部和北部等高线稀疏,海拔不足200米,地势低平, 以平原为主。

2)分析图中信息可知,洞庭湖湖面缩小,沿岸建设用地、耕地等面积增加。洞庭湖湿地与长江相通,对长江水位有很好的调解作用,湖面缩小会造成湖泊对长江干流的调蓄能力下降,区域内易发洪涝灾害;湖泊湿地对周边气候有很好的调节作用,湖泊面积减小会导致调节能力下降;湿地破坏会使生物多样性受损;造纸厂等工业废水的排放,农田使用化肥、农药等会造成水污染。

3)“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治山必先造林”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洞庭湖与长江相通,对长江水位具有很好的调解作用。但近年来,由于长江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长江含沙量增加,导致洞庭湖泥沙淤积严重,湖面缩小,对长江调控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 因此从环境整体性考虑,应湖、江、山应当综合治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