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 1960~2015年,青藏高原区的湖泊面积增加了约23%。高原中部、北部和东北部湖泊以夏季湖水水位升高和冬季湖水水位下降为主要特征。当惹雍错位于藏北高原中部。下图为当惹雍错等深线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青藏高原中部、北部和东北部湖泊面积季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气温B.气温、地下水C.人类活动D.地壳运动
【2】推测近年来当惹雍错
A.地下水减少B.南部面积扩大更明显
C.湖底沉积物减少D.北部水位季节变化较南部大
【3】青藏高原湖泊面积扩大的共同原因是
A.降水量剧增B.地壳张裂
C.全球变暖D.下渗量减少
【答案】
【1】A
【2】B
【3】C
【解析】
【1】青藏高原中部、北部和东北部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山地降水量多,补给湖泊的水量大,水位上升,面积增大,冬季相反,面积缩小,选项A符合题意。地下水补给是各种补给中最稳定的补给方式,不是湖泊面积季节差异的主要因素,排除B。青藏高原中部、北部和东北部地区人口稀少,对湖泊水量的影响相对较小,不是导致湖泊面积季节差异的主要因素,排除C。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非常缓慢的,不会季节性的影响湖泊面积,排除D。所以选A。
【2】材料信息表明,青藏高原区近几十年的湖泊面积增加了约23%,说明随着全球变暖,当地冰雪融水量增加,下渗也随之增加,地下水应增加,排除A。图中显示,惹雍错南部等深线稀疏,湖底和湖岸较缓,北部湖岸较陡,增加同样的水位,南部面积扩大比北京更显著,B正确。当地融水量增加,地面径流量增加,对地表的侵蚀搬运能力增强,入湖的泥沙增多,因此湖底沉积物也会增加,排除C。青藏高原的降水量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因此该湖泊夏季降水南部大于北部,南部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冰雪融水量大于北部,由于该湖泊南北跨度大,中间狭窄,水量平衡速度较慢,从而导致南部水位高于北部,冬季,南部和北部补给量均低,但南部气温较高,蒸发较强,水位较低,从而导致南部水位季节变化较北部大,排除D。所以选B。
【3】材料信息表明,1960~2015年,青藏高原区的湖泊面积增加了约23%。青藏高原湖泊面积扩大表明水量增加,而当地湖泊水量主要来自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近几十年没有资料表明当地降水量增加,就只能是冰雪融水量增加,而冰雪融水量与气温高低直接相关,这说明是全球变暖的结果,因此排除A,选项C符合题意。青藏高原属于板块消亡边界,地壳以碰撞挤压为主,因此地壳张裂导致湖泊面积增大的可能性不大,排除B。青藏高原因高寒气候,地下有冻土,一直地下水下渗量不大,因此下渗量减少不是引起湖泊面积增大的共同原因,排除D。所以选C。
【题目】根据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地处长江干流与汉江交汇口的武汉市内涝颇为严重。武汉曾是全国著名的“百湖之市”。但如今中心城区现存湖泊只剩38个,“杨汊湖”、“东沙湖”等诸多湖泊已不见水,只存带“湖”的地名。针对武汉内涝严重的问题,有专家提出了推广使用渗水砖的建议。
材料二:武汉和重庆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三:武汉与重庆气候资料(表1与表2)
表1 重庆(29.6°N,106.5°E,海拔260m)气候资料
1961~1990年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平均最低气温(℃) | 5.6 | 6.9 | 10.9 | 15.1 | 19.0 | 21.5 |
1961~1990年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平均最低气温(℃) | 24.5 | 24.5 | 20.4 | 16.2 | 11.5 | 7.2 |
表2 武汉(30.6°N,114.1°E,海拔23m)气候资料
1961~1990年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平均最低气温(℃) | -0.5 | 1.4 | 6.1 | 12.2 | 17.7 | 21.8 |
1961~1990年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平均最低气温(℃) | 25.2 | 24.6 | 19.4 | 13.4 | 7.2 | 1.5 |
(1)对比说明重庆和武汉两地冬季气温特征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2)三峡水电站是中国西电东送中线工程的大型电源地。请说出三峡工程建成后重庆段河流水文特征的明显变化。
(3)请从调入区的角度说明西电东送对区域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4)谚曰“湖广熟,天下足”。从明朝中后期开始,江汉平原就已成为全国商品粮棉基地,但长期以来,其农业生产总会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请从气候的角度分析江汉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5)结合资料,分析近年来武汉城市内雨涝严重的原因,并简述推广使用渗水砖对城市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