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5.如图,读图(AD的经度为0°),回答问题.(1)图中A、B、C、D、E五点:
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A=B=C=D=E;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C=D>B=E>A.
(2)GH是晨线(晨或昏)线.
(3)此图表示6月22日(日期)前后的光照情况,北半球节气为夏至.
(4)此时A点是8时.A、B、C三点白昼最短的是C、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B.
(5)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分析 (1)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相等,为15°/小时;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
(2)在日照图上,晨线和昏线的判断方法,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
(3)根据极圈内昼夜分判断北半球的节气和时间.
(4)地方时的计算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根据直射点位置判断昼夜长短分布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
(5)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
解答 解:(1)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相等,为15°/小时;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图中A、B、C、D、E五点,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A=B=C=D=E;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C=D>B=E>A.
(2)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GH是由黑夜进入白天,为晨线.
(3)读图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
(4)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点,A点比该点早2小时,地方时为8点;该日,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A、B、C三点白昼最短的是C点.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B点.
(5)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
故答案为:(1)A=B=C=D=E;C=D>B=E>A.
(2)晨线.
(3)6月22日;夏至.
(4)8时; C;B.
(5)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5.关于四地所在工业区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地工业区以重工业为主,②地工业 区以轻工业为主 | |
B. | .①地工业区重点发展钢铁、石化、高 档轻纺等技术密集型工业 | |
C. | .③地工业区是我国工业部门齐全,效 应配合最高的地区 | |
D. | .④地工业区电子等新兴工业实力雄厚,是我国科技水平最高的地区 |
6.有关臭氧层所在的大气层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对流运动强 | B. | 利于高空飞行 | ||
C. |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 D. |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
3.下列四项中与图中土地利用转变带来的影响无关的是( )
A. | 2003年春,汉城、平壤的沙尘暴天气 | |
B. | 2008年冬季,该地区遭受雪灾袭击,灾情严重 | |
C. | 辽河上游河水含沙量增加 | |
D. | 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
10.关于四季PM2.5变化曲线叙述,正确的是( )
①早晨峰值出现在7至9时左右,与人类活动相关
②PM2.5曲线变化与气温变化规律相同
③受大气运动影响14时前后出现低值
④各个季节的曲线大致呈双峰变化.
①早晨峰值出现在7至9时左右,与人类活动相关
②PM2.5曲线变化与气温变化规律相同
③受大气运动影响14时前后出现低值
④各个季节的曲线大致呈双峰变化.
A. | ②③④ | B. | ①②③ | C. | ①②④ | D. | ①③④ |
20.根据材料判断,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 | 模拟实验中降水量太少 | |
B. | 显示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是降水、地形 | |
C. | 考虑综合效益,最佳减沙减流效益的植被覆盖率是40%-60% | |
D. | 生物措施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 |
6.在某城市增建ATM网点时需调用相关专题图层,要运用( )
A. | RS | B. | GIS | C. | GPS | D. | WPS |
3.天安门广场每天的国旗升仪式与日出同时,下列节日中,升旗时刻最早的是( )
A. | “五•四”青年节 | B. | “十•一”国庆节 | C. | “八•一”建军节 | D. | “六•一”儿童节 |
18.近50年来,海河流域小麦和玉米产量变化的差异显著,主要是由于( )
A. | CO2浓度增加,日照减少 | B. | 温度上升,降雨减少 | ||
C. | CO2浓度减少,降雨增加 | D. | 温度下降,日照增加 |